村长没有开门见她,只在院子里隔着墙,和他们说了几句话,然后又扔了一小袋黍米出来。 “娘,我们的病早就好了,可是村子里的人对我们都还是避之不及,怕我们传染给他们。要是我们真的得了瘟疫,就算他们离我们远远的,这有什么用呢?”董存粮嘴里嘀嘀咕咕,心中很是不高兴。 “废话别那么多!好好提着!” “哦。”董存粮提起手上的袋子看了看,便蔫吧吧地垂下了头。 这么一点粮食够什么呀?还不够他们一家子吃两天呢。 回到家,董存黍确定外面是姜如和董存粮以后,才开了门。 “娘,你们回来了?” 众人都看向董存粮的手上。 刚看到他手上只有一小袋还没有婴儿脑袋那么大的东西时,都不由得沉默了。 吃了稀稀的粥,姜如便要去镇上,仍旧是带着老大董存粮。 “老三你在家里守着,记得把门锁好,别又让人闯了进去。”姜如走之前单独嘱咐。 隔壁县遭了灾,说不定有逃到这边的人,万一饿得慌了跑到村子里来找吃的,董家这一群女人和孩子外加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残疾,可挡不住那些饿慌了的人。 董存黍连连保证道:“娘,你放心,我一定把门关得紧紧的,绝对不让别人进来。” 姜如带着董存粮去了镇上,这时候可没有牛车可以给他们坐,他们只能走路去。 等他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董存粮一路上都是蔫头耷脑的。 即使是靠着姜如的面子,也只买了一袋子红薯。 红薯吃多了烧心,天天吃红薯,家里小的小,残的残,怎么受得住? 还没有到家,远远的就看到一群人围着董家。 “这是怎么了?”董存粮吓了一跳,拎着粮食赶紧跑了过去。 姜如也加快了步伐。 “董家老太婆,你回来得正好。你家这女儿我是要不得了!” 姜如还没有走近,就被一人指着大声呵斥。 她仔细辨认了一下,这说话的人是董存谷的婆婆杨陈氏。 “亲家母这是何意?我家女儿自从嫁入你家,为你家生了一儿一女,你家儿子去当兵一去十年,她一个人伺候你们两个老的,下面还要照顾小姑小叔还有侄子侄女。可没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 杨陈氏大声道:“她吃里扒外,都嫁人了,还把我家的东西往娘家扒拉。这平时我咋不说什么,如今遭了大灾,我们自己家也不宽裕,她还要拿粮食给你们家!这是要饿死我吗杨家人啊!” 周围的人都是杨陈氏带来的族亲,纷纷附和,为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