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五章 谁占了最大的便宜?(3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5208 字 2022-01-14

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叛乱者用褐贝斯,才导致荷兰人怀疑英国人在背后支持。

刘钰又补了一句道:“有谁,可以离间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吗?没有,因为他们没有利益冲突。”

“而你们和英国之间,与法国和土耳其之间就截然不同了。有些事,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

真相,都是过去的、已经发生过的事。

既然刘钰说真相不重要,那潜台词便是说,未来才重要。

荷兰人关心的东南亚的未来,只有香料。

大顺没有能力把香料卖到欧洲去,这一点,荷兰的舰队副司令非常确信。

瑞典人、丹麦人,他们卖的主要还是茶叶和丝绸,他们的销售渠道也只能卖这些。就算大顺给他们供货,荷兰也有能力凭借自己经营了百余年的销售渠道网络,让他们很难出货。

大顺需要一个外销的合作伙伴。而有能力在美洲和西欧卖货的,其实没几家。最大的可能,就是英国。

然而大顺和法国的关系,相对来说又这么密切。刘钰和英国人的关系闹得很僵,伶仃洋事件,很明确地表达了刘钰对英国的厌恶。

大顺或许能够拿到整个东南亚的香料产地,全面接管香料垄断……但是,这不是白白便宜了英国人吗?

终于,舰队副司令还是善意地提醒了刘钰一句。

“侯爵大人,请务必当心英国人。”

既然刘钰不想谈真相,荷兰人也觉得真相不重要了。大顺下南洋,某种程度讲,是一个失利者,养肥了至少两个得利者。

大顺拿到了香料的产地。

大顺本身就有出口渠道,丝、茶、瓷器这些东西的出口,已经持续了太久,有稳定的渠道。

在荷兰人看来,大顺控制了香料,并不愁卖。

至少,此时的荷兰人还没想过,刘钰的野心会如此巨大,不但要赚辛苦钱,还要赚最终销售端的钱。

巴达维亚的那支起义军背后,到底是不是英国人在支持,那是真相,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荷兰人看来,英国人达成了他们的目的。无论到底是不是英国人支持的。

英国人可能支持巴达维亚华人起义的原因,就是想要打破荷兰对香料的垄断,打破荷兰在东南亚的稳固地位。

如果这些华人起义者成功了,英国人就能用各种手段,拿到他们一直没法得到的香料。

荷兰人在东南亚的统治体系一旦出现了缺口,英国的走私贩子们就会如同见了血的鲨鱼一样围上来。

现在,大顺拿下了东南亚,那支华人起义军不管是不是英国人在背后支持,英国人都能拿到货了。

换言之,荷兰人垄断了一百二十年的香料贸易,被打破了。

英国人的目的,达到了。

那么过程与真相,便真的不重要了。

除非大顺拿到南洋之后,不卖香料,而是把种植园都毁了,种大米……

只要大顺没傻到把种植园都平了种大米、木薯;只要大顺卖香料,所有欧洲国家里最占便宜的就是英国人了。

这一点,荷兰舰队的副司令还是可以想清楚的。

瑞典丹麦这几个国家,没有太好的销售途径;法国人的贸易政策,奇葩到顶点,而且和各国都在打关税战,走私水平也差的可以;葡萄牙人已经远非当年,而且英葡之间的贸易条约,使得葡萄牙的商业已经彻底废掉了;西班牙人还是先能证明自己能抓得住到处跑的英国走私贩子再说贸易的事吧。

算了算去,到头来大顺只要卖香料,岂不是就让英国捡了个大便宜?

让英国人捡便宜,荷兰人、尤其是东印度公司的荷兰人,是心有不甘的。

奥兰治家族当年当过英国国王,用荷兰的钱把英国养肥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