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加整队。
漠北骑兵向西南搜寻八旗主力,粆图台吉的雁门骑兵则向东南搜寻八旗后援部队。
然而,让刘承宗出乎预料的是,素巴第向西南派去搜寻敌军主力的骑兵很快返回,报告没能发现敌军迹象。
他们在沙梁矮坡登高望远,方圆几十里都没看见敌军迹象,也没有敌军行进的踪迹。
准确的说,踪迹只有一条,是元帅军早前通过留下的。
紧跟着,粆图台吉营中雁门骑兵惊慌失措地奔回中军,刘承宗很快得到汗庭宰桑高乐途的通报:“大帅,粆图台吉回报,发现敌踪,东虏在南,正南,三十余里外,一字长蛇!”
一瞬间,中军将校面面相觑,‘嗡’地一声乱糟糟的。
骑在马上的钱士升惊慌失措,赶了两步问道:“大元帅,这是迂回被识破了?”
张献忠则在一旁烦躁地勒马兜转,道:“大帅,不如渡河回去,在北岸布防。”
“慌什么!”
刘承宗也有点慌,但他能装。
他按着马鞍子看向南边,远方的一切都在漫漫黄沙中看不真切:“识破就识破了,隔着三十里地,他们能飞过来不成?”
“向各营传令,人披全装,马挂半甲,枪炮装弹……让雁门营再探。”
刘狮子在心里暗道:真这么聪明算到了?还是说他也想迂回打我啊?
他想过迂回途中被敌军发现,但真没想到渡过河黄台吉会列阵这边等着他。
这样的局面,不禁让他认真考虑,要在这里以三万多军队,对抗歹青五六万人的可能性。
但一考虑他就不慌了。
慌张源于出现意外的不冷静。
当他重新冷静下来,计划被人识破的慌张感便渐渐消失,情况就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他刚才好像听见高乐途提到一个词:一字长蛇阵?
这不符合常理。
纵队行军没问题,所有军队都会以纵队状态行军,甚至明军和元帅军,在纵队行军方面更有经验。
因为关内有路况良好的官道,不排纵队行军就得踩庄稼、钻林子,在道路网良好的地区,纵队最快。
但现在他们在沙漠戈壁里,八旗军还处于追击地位,即使是纵队行军,也该是多路纵队并行。
多路纵队并行,看起来肯定不该是长蛇,至少不是一字长蛇。
而冲击队形,就更不该摆出大纵队了。
没战斗宽度,无法发挥兵力优势。
这样的推断,让他心里更加放松。
“八旗军在这肯定是有事,但未必是他们算到我会在这。”
刘承宗摇摇头,对张献忠道:“我看不能撤到河北,不论敌军是否算到、探到,还是有俘虏走漏军情,间隔三十里路途,我军都能以合适的营阵迫近敌军,这就没有劣势。”
战争充满意外,能以没有劣势的正常状态去交战,就已经是难得一遇的好机会了。
至于说撤到河北,则意味着放弃这次机会。
两支军队都有强运动能力的显著特征,下次接战,刘承宗不能确定还能有这样的机会。
万一八旗不吃不睡就要来袭击他呢?
不如现在就打!
听着刘承宗决意一战,钱阁老牙根子都颤。
他从未见过如此轻易决断战争之人,不经任何精心准备,就要投入一场兵额规模很可能接近十万人的大战,对手还是在野战中久负盛名的歹青八旗。
钱士升小声且急切地劝道:“大元帅,他们兵力倍之啊!”
听到这句,刘承宗突然笑了:“就是兵力倍之才好打,正好试试崇德皇帝的统军本领!”
钱士升觉得刘承宗有点狂妄,三万多对五六万,还一副必胜的样子。
但实际上,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