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故事和风俗(1 / 2)

“不过哪怕是刘整降元之后,钓鱼城也很快就被宋军夺了回来,并且在其后的争夺中,表现出了不屈与忠义。”“宋德佑元年,元军大举进攻四川,沿江诸城闻风降附时,当时以南宋礼部尚书衔任‘潼川路安抚使、知江安州’的梅应春再度不战而降;”“次年,神臂城内义士先坤朋、刘霖举义,在钓鱼城五千步兵的驰援下,里应外合打开城门,歼灭了神臂城内的元军,活捉梅应春,当场斩首示众,宋军夺回神臂城。”“两年后,屏障蛮州安全的嘉定、叙州等上游诸城早已归降元朝,蛮州已沦为一座孤城。”“南宋端宗景炎二年,元军完成了对神臂城守军的铁壁合围,攻城的重点就放在东门和神臂咀南门。神臂城被围困了几个月,钓鱼城的援军也在路途中被元军伏击,无法增援。”“此时城内孤军固守了好几个月,‘食尽,人相食’,但军民誓死不降,血战到底。十一月,元军发动了猛烈进攻,东门在激战中被攻破,潮水般的元兵与势单力薄、饥饿疲惫的守城军民展开了巷战。”“紧跟着元军水师又攻破南门,开始两路夹攻。”“城中火光冲天,杀声动地,陷入一片血海之中。最后,神臂城守将王世昌战死,孤城陷落。”“文天祥闻知神臂城失守,在狱中悲怆地写下了《泸州大将》诗,以吊唁王世昌:‘西南失大将,带甲满天地。高人忧祸胎,感叹复唏嘘!’”“神臂城失陷后的当天晚上,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将王世昌的遗体偷运出来,安葬在夹川县佛荫镇,就是现在的‘将军湖’。”“而现在的神臂城里,除了这巨大的玄武雕像外,还有两处充满对比与反讽的雕像……”“肘子来了?在这儿说古呢?”一个带着草帽的大帅哥从敞坝边上走了过来,正是周至他们这一届,何秀带的三班的校草向宇同学。“听叔公说来了一群跟我一样大的,我就猜是你们,说好的假期就来找我玩,可叫我好等!”向宇开心不已,跟大家一一地打着招呼。“土着来了。”周至笑道:“赶紧的,带我们去大土地公公和打儿婆婆那里去看看。”“那有什么好看的?都快风化没了。”向宇说道:“不如去我家吃李子,葡萄,要不咱们现做凉粉凉糕也行,先说好今晚住我家不许走啊!”“别闹啊!”周至说道:“到这儿来就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怎么都得走全乎了,吃凉粉等看过这两处地方在吃不晚。”“那走,咱们快去快回。”向宇对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点感觉都没有,从小到大各处都玩的一点没有惊喜感,对于小伙伴们一脸如对重大课题般的严肃有些受不了,挥手转身带路:“对了肘子,小时候我们经常朝打儿婆婆扔泥巴,大人们都不制止,但是朝大土地扔就不行,要挨打,你晓得原因不?”周至笑道:“等到了我在给你讲。”两处雕像一在校场坝西北角,一在西门外绝壁上。刻在神臂城校场坝西北角巨石上的雕像是一位方头大耳,身着朝服,身材魁伟,仪表堂堂的官员雕像,保存完好,背东向西,很神奇的却是半身,然而仅半身便高近两米。”“应该就连向宇都不知道这雕像的来历。”周至笑道:“真的土地公造像,很少会有做到这么大的。所以这里的人,都管这个造像叫‘大土地’。”“其实这是一位南宋官员,已经不知道名字,只知道是位户曹。”“刘整叛变城陷之时,这位不知姓名的户曹,在刘整的屠刀之下,独自‘立东庑,向东拜阙’,之后大义凛然地殉节。”“后人感念他,特意刻了他的雕像立在这里,后来到了元代,当地人为了保护这尊雕像,便声称他是土地公公,使其得以保留下来。”“其实中国本来就有这样的传统,忠义之士死后变成城隍的传说,在很多古人笔记当中都有记载,这位蛮州户曹虽然没有留下姓名,然而依旧留下了形象,可供我们今日感怀。”“我们为这位义士鞠三个躬吧,忠义爱国的情怀,是说破大天都不能丢的。”周至想起后世抖音上盛行的“冷静爱国”梗,以及那些给人贴“爱国主播”之类标签的行为,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