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女娲’系统始终没能如方年预期的那样发展。 下载刷机使用‘女娲’的用户始终没有出现过较大幅度的增长。 接近一周,有效用户还不到2000人。 也就比小米当年推出MIUI好一点点。 更别提会有人专门开发匹配版本的应用。 “要是史明在的话,这个系统应该能获得更大的关注,真没想到这是自主系统,虽然仅支持智能手机。” “主要现在知识产权还不明确,女娲系统实验室也没以国产系统为宣传点,只是声明这是女娲系统实验室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 “API很详细,根本不是心血来潮,绝对准备了许久。” “SDK也很详细,而且推荐使用JavaScript来开发应用程序,对我来说没有门槛。” “女娲系统第一次露面是在今年6月6日,距今也就2个多月,看起来已经很完善的样子,开放部分看起来很有意思。” “……” 程序员们都在观望中。 他们才是女娲系统实验室最需要的人。 生态圈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无数应用开发者贡献各自的努力。 尤其是要贡献很有效的努力。 毕竟现在一个用户买一台智能手机,最终真正能用到的核心应用绝对不会超过三十款。 甚至都没有30款核心应用可供使用。 而吃瓜群众们关心的则是另一个方向。 “我现在还用的是诺基亚塞班,比较好奇怎么会有公司专门去做只能用在手机上的系统。” “要知道苹果的iOS也就出来3年,还有谷歌的安卓也是3年,真正应用也就是去年和今年。” “这么说的话,如果这个‘女娲’真的是我们中国人的手机系统的话,那会不会有机会在智能手机时代弯道超车?” “别光想弯道超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都不成熟,我现在都不知道智能手机能做什么,难道真的能取代电脑?” “难怪现在都没人看好这个系统的未来。” “……” 2010年,绝大多数普通人是没法想象手机几乎完全取代电脑的场景的。 尤其是国内的民众。 因为3G网络的发展迟缓,大家根本没办法体验到流畅的网络带宽。 比起来,还是有线网络更舒畅。 而且现在大多数手机的屏幕也没办法处理什么事务。 即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里,还是有较大多数手机店主营山寨机、诺基亚。 甚至有一部分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依旧会选择带有键盘的手机。 总之,不管是程序员还是吃瓜群众,都不太看好‘女娲’,甚至不看好智能手机。 以及高价位。 在中国有一条最广泛认可度的朴素观点:贵就是好。 许多人选择它,不是因为它是有智能手机这个标签,而是它有最令人期待的样子,有看起来很酷炫的操作。 甚至一度被认为,用这个手机起码得开个车才能配得上,坐公共交通的就不太配拥有。 ………… 最后一部分是好事媒体。 这部分没有在公共网络空间发表什么看法,而是很直接的怼到了一些公司上。 比如鹅厂。 再比如91无线。 “近日,我们连线采访了鹅厂相关高层。” “据这位知情高管透露,鹅厂内部暂时没有针对新出的疑似国产手机操作系统‘女娲’开发配套版本的手机QQ。” “根据某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女娲’系统现在并不成熟,像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