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度田意在广积粮(2 / 3)

实,依律处置。”

胡永磕头如捣蒜,频频告饶:“大司马,大司马,下吏也是迫不得已啊!求大司马饶命!”

武卫拖死狗般将他拖了下去。

彭城相谢寻也在座,坐立不安,神态惊惶,离席向刘备拜倒,为自己治下不力而谢罪。

刘备道:“此其自作孽,与君无关。然彭城县度田之事不可耽搁。从事中郎董昭,精明练达,能于政事,特任命为彭城县令,继续推进度田试点事宜。裨将军典韦,忠贞勇武,嫉恶如仇,任命为度田护军。”

董昭接令,向毛玠道:“兹事体大,刘公委以重任,战战兢兢,不敢怠慢。为免坏了刘公大事,恳请面见,接受刘公当面教诲与指点。”

毛玠报告刘备。

刘备点头,接见董昭。

董昭这段时间经历也算坎坷。他为袁绍所忌,投于张杨。张杨降曹操,董昭本有机会投曹,他表示自己是袁绍仇人,担心自己降曹会为曹操招致更大敌视,目前麴义无有谋士,自己愿在其中,为双方弥合,免得生出嫌隙。曹操许之。董昭得以入麴义军中,得到麴义重视。

后曹操将河内让于麴义,并张杨一并交予。麴义担心张杨旧部作乱,不顾董昭劝阻,遂杀张杨。

袁绍攻河内,麴义败逃至河南,欲设鸿门宴谋害鲁肃。董昭暗告鲁肃。鲁肃反杀麴义,留董昭于军中,待以上宾。

刘备平曹操、回彭城,鲁肃举荐董昭“智计无双,精于政事”,刘备用之为从事中郎,暂留在左右。董昭为人处世相当圆润,动静皆符合刘备心意。

刘备察其言,观其行,发现董昭此人的确有能,但没有太高的底线,不可以托以大事。

一些烦事、难事倒可以交给他来办。

彭城作为刘备统治中枢,彭城令相当于以前洛阳令。司马八达之父司马防曾任洛阳令,政绩突出,后升为京兆尹。都县之令,本就难做,加上刘备又将度田征税试点放在彭城,这个工作更是让人畏之如虎。

董昭拜见刘备,请教治县方略。刘备问:“公仁有何打算?”

董昭对道:“下吏以为当先教后诛,先礼后兵。

一曰诱之以利。土地蕃植不如商贸制造,官府可许诺从民间采购陶器、织物等。

二曰交叉度田。自他郡临时抽调吏员参与度田,以军士护之,使当地豪强仓促难以勾连。

三曰重之以刑。对故意瞒报、营私舞弊者,皆除以重刑。

四曰预之以兵。为免豪强铤而走险,当令军队做好应对。”

刘备赞道:“公仁计略得当,我无忧矣!君可大胆去做,若有阻碍,勿忘记我乃君后盾。”

董昭等着就是刘备这句话,忙叩谢道:“大司马明见!三人成虎,若有在大司马面前谗于下吏者,恳请大司马思量今日之对,用之以权,信之不疑,待尘埃落定,再论下吏之是否功过。”

刘备点头道:“此事关节,我心中有数,君勿以此为忧。唯多存仁恕,多加耐心,不可怠政,一杀了事。须知人生不可复生。”

董昭道:“大司马仁厚,下吏不敢不遵。”

董昭自接到命令后,腹中已有定计,走马上任后立即将督邮换上自己的亲信担任。毛玠早接到刘备知会,部照准。

董昭对其余官吏,如县丞、县尉、功曹、主簿、户曹等重要职位,一律不动,并通过其传话,设宴邀请张蔡谢严等十余家大姓族长,讨论政事。

董昭根据各家地址,计算好时间请摧锋军士兵前往延请,远者先去,近者后去,确保都会在差不多同一时刻到达县衙。

虽然自刘备开始吹风度田以及胡永实施试点以来,各家也没少通过声气。但这次董昭自任命,到定下宴会,雷厉风行,疾如星火,根本没有给各家留出讨论攻守同盟策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