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一百零一·真正的大明盛世(2 / 3)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3653 字 1个月前

那群半大孩子吃了一吓,连忙踢着滚灯从旁边绕过。

谢衍扶着公主缓缓前进,他看啥都觉得稀奇。

去年元宵是在黄州府城过的,那里虽然也有灯会,却远远不如洛阳热闹,而且花样也没洛阳这边多。

偶尔遇到勋贵文武带着家眷观灯,大家都满脸笑容互相见礼,比平时少了许多尊卑高下。

“拜见殿下!”

武灵凤和丈夫也来了,同行的还有她公公、婆婆、妯娌。

她那小叔子丁少严却不见,元宵节连老婆都不陪,估计是约了损友跑去哪里寻乐。

两家人互相道贺,聊了几句便分开。

又逛了一阵,谢衍看着前方笑道:“嚯,很会玩啊。”

朱棠溪说:“那叫火杨梅,莽撞少年们才戴。”

却是把干枣、木炭,全部舂成粉末,又加红色颜料搅拌,最终搓成暗红色的杨梅状。再用竹子、铁丝,做成杨梅的枝条。

这玩意儿插在头上,点燃之后噗噗燃烧。

谢衍此刻见到的那群少年,有人甚至满头冒着火焰,昂首挺胸走在大街上。就差没有大喊:“快看我,快看我。看我牛逼不?”

火杨梅其实算比较安全的。

还有人的头上顶着油灯,一般是莲花或牡丹造型的灯碗。这种走路时都得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灯油淋头,甚至是把头发给引燃。

随着玻璃的普及,这种油灯有了改良版。

人们用玻璃做成灯泡,加入灯油、灯芯点燃。玻璃灯泡又用罗网固定,作为网巾的一部分戴在头上。

女子戴玻璃灯泡的极多!

刚刚有一个官员,带着家人过来拜见,他的老婆、女儿、儿媳就全戴着玻璃灯泡。而且是有色玻璃,只有鸡蛋大小,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

这种叫灯毬,北宋就有。

当时玻璃制作不易,大户人家的女子才戴得起。

谢衍真是开了大眼,他在出门之前,觉得自己跟公主的打扮很拉风。结果到了街上,才发现他们夫妻俩非常保守。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这洛阳城满大街的,到处都是妖魔鬼怪。

不但花灯各式各样,奇装异服也争奇斗艳。

他甚至看到一个男娘,穿着鲜艳的女子服装,满脑袋鸡蛋大的灯毬,就像夜里自动发光的菩萨。

最紧张的可能是官差。

从五城兵马司,再到府衙、县衙,官吏们今晚全部加强警惕。甚至还调来一些禁军,守在各处要道。

维持治安,只是次要任务。

首要任务是消防!

就连沿街店铺,都被勒令提前准备水桶,屋内和院内的桶盆全装满了水。

“咚咚咚咚……”

钟楼的自动报时钟,响起一阵阵钟声。

与此同时,天王寺的大钟也敲响。这座巨钟,声音可传遍整个洛阳。

“砰砰砰砰!”

城内城外,有人开始放花炮了,夜空里出现一团团烟花。

许多火树也点燃焰火,真正就是火树银花。

朱雀大街的中央,早已搭起一个个舞台,开始戏曲、魔术、杂技等免费表演。这些钱由街道两侧的店铺集资,因为可以给附近店铺带来巨大客流量。

谢衍扶着公主前往东华门,门内门外,人山人海。

皇城的部分区域都对民众开放了,商贾摆摊甚至摆到了内东门外——就是谢衍迎亲时站立的地方。

皇城内的元宵摊位,租金高得吓死人!

从前宋就这样搞了,宋朝君臣还是很有经商头脑的。

那些在洛阳过元宵节的外地人,纷纷跑进东华门看热闹,体验一把自由出入皇城的乐趣。

“让一让,让一让,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