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平淡终将被打破(3 / 4)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4657 字 1个月前

类相斥的道理吗?

本来在林泰来身边的人里,周应秋独占一个赛道,与其他人品类都不相同。

但顾秉谦貌似和周应秋是同一个路数,难怪周应秋反应这么大。

这时候,璀璨的官场新星、新科状元加会元韩爌不知为何出现,也溜达着走了过去,温润如玉、气定神闲的站在了边上看热闹。

庶吉士人群里有个人对月台上的教习韩世能说:“状元为同年之长,晚辈听说翰林院有个传统,就是状元上台训话,为同年垂范?”

韩世能沉着脸说:“老夫入翰林已有二十余年,未曾听说有这等规矩。”

那人仍然不依不饶的说:“但听说过去三年,就是这个规矩。”

韩世能答道:“这是林九元的规矩,不是翰林院的规矩。”

那人仿佛化身为“整顿职场”的杠精新人,梗着脖子继续质问说:“为何林九元就能有这个规矩?”

他说完了后,又故意看了眼人群边上的韩爌。这意思大概就是,既然都是状元,为什么不能上去讲话?

啪的一声响!杠精新人突然冷不丁的挨了一耳光,晕头转向之际,又被人狠命踹了一脚。

直到跌跌撞撞的坐在了地上,才看清楚对自己动手的人竟然是同年顾秉谦。

顾秉谦不过是个既不高也不壮的中年人,杠精新人本来想跳起来厮打。

但是他又看到,另有几个翰林院前辈迅速站在了顾秉谦身后,同样对着自己虎视眈眈。

于是杠精新人立刻改变了斗争策略,开口质问道:“顾年兄何故当着韩学士的面殴我?简直有辱翰苑斯文,请韩学士为我做主!”

顾秉谦轻蔑的说:“你不是想要知道原因么?这就是原因,这就是林九元的规矩,现在你明白了否?”

旁观的翰林院老人听了顾秉谦这话,居然找不到理由反驳。

当初如果不是林九元总是手提大枪,或者总有一群壮汉家丁站在四周,诸君哪能让林九元养成训话惯例?

顾秉谦又环顾左右说:“在下不才,做了一个示范。如果同辈诸君真有人想上台训话,就学着点。”

因为阵营关系,周应秋不得不站在顾秉谦身后壮声势,但看着顾秉谦出风头,还是略微不爽。

所以他也向前一步,抬手就指着不远处的新科状元加会元韩爌,叫道:

“状元公!如果你想学林九元上台表现刷声望,就只管上去,不必派个小卒子试探!

不过林九元文能成就一代诗宗,武能七战七捷先登破城,可讲东西甚多,而你又能讲什么?

想来想去,建议你不妨多讲讲你们蒲州几大家族当年怎么与北虏通敌走私的,你的好岳父张四维在官场是怎么反复无常的,你们又是怎么把持运城盐业私盐的的。

让我们这些贫寒出身的穷酸人开开眼,长长见识也好!”

听到这里,人群里发出了低低的哄笑声,许多人都忍俊不禁。

韩状元脸色铁青,温润如玉、气定神闲的形象维持不住了,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走。

此时争辩是毫无意义的,只能越辩越黑。

就是不能理解,堂堂的清华之地,风气为何如此简单粗暴?

不是打人就是直接人身攻击,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真叫人大失所望!

父亲、岳父、叔伯们口中的翰林院,并不是这样啊。

周应秋似乎意犹未尽,对着韩爌的背影又叫道:“有幸与阁下同在翰苑也是缘分,以后多亲近亲近!

至于九元君要为军国大事操劳,你就不要打扰或者碰瓷他了!”

言外之意就是,你不配和林九元相提并论,还是我周应秋来当你的对手吧!

也不知道是想贬低新科状元公,还是想自抬身价。

顾秉谦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