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书院群英(3 / 4)

泼刀行 张老西 4615 字 4个月前

大的、由无数细小木块精准嵌套构成的“拱桥”模型。

老头正面色不悦,训斥着两名年轻匠人,“告诉你们多少回了!”

“榫卯!榫卯之妙在于天成,在于精密!”

“这几处‘走马销’差了一分,受力就偏斜三寸!若用在关键之处,便是房倒屋塌,重来!”

老头吹胡子瞪眼,满脸的执拗。

看到王静修等人进来,他也只是微微皱眉,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王静修并未上前打扰,低声道:“陶师傅营造法式,堪称国之柱石。”

说罢,引着李衍走向较安静的侧翼一隅。

其他地方,也有不少高明匠人,制作之物也都是名扬神州的物件。

徽州的“犀皮漆”被小心涂抹在机关木偶关节处,说其“七晒九荫法”,可使漆面耐受地脉湿气…

江浙的“东阳竹丝编织”技艺,被用来制作镶嵌符箓的材料…

滇州的“斑锡浮雕”,明显是在制作铜制齿轮…

诸多技艺,看得李衍和沙里飞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不愧是百工楼!”

出门后,李衍也忍不住连连称赞。

他没想到,书院弄这么大阵仗,将来神州各种技术,怕是会迎来爆发期。

离开百工楼,三人又走向工坊区。

这里和神机营有些像,但却小了许多,隐约传来叮当金属敲击与火药味。

“这地方,暂时不好进…”

王静修摇了摇头,便要带着他们继续往里走。

“成了!成了!”

但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沾满硝痕油污的短褂、脸上抹着几道黑的中年汉子,风风火火地冲了出来,差点和王静修撞个满怀。

他双手紧护着一个小瓷坛,里面是半坛状若冰晶的雪白粉末,也顾不上理会王静修,直接冲向远处走来的一名黑脸老头,浓浓的赣州腔调里,透着狂喜:“赵师傅!成了!”

“瞧这‘霜花’,看这成色!比以往法子提纯至少高四成!”

被称作赵师傅的黑脸壮硕,眼中顿时精芒暴射:“好!随我去试试!”

说罢,急匆匆往里走,目光扫过李衍一行,也只是喊了声“王道长”,算是打了招呼。

看着二人风风火火冲进工坊,王静修摇头道:“之前出来的,叫‘周白硝’,赣州宜春世袭火药匠户,听说正研究改良新式火药,那黑脸老头叫‘赵火工’,听闻以前是登州水师炮匠,后来学了佛郎机火枪锻造之术,至于他们在干什么,你们应该能猜到。”

旁边的沙里飞闻言,眼睛都绿了。

他正愁着如何制作法器火枪,想不到书院竟藏了如此人物。

李衍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稍安勿躁,随后便跟着王静修继续前行。

老道明显在这里已经混熟,带着他们去了“百草居”,拜访了名医葛朴生,又结识了赣州杨筠松传人吴定盘,以及曾经金帐狼国回回司天台后裔赵灵台,漕运总督府幕僚,潘季驯门生…

李衍这下也是彻底服了。

王静修说书院藏龙卧虎,何止如此。

匆匆走过一圈,已耗费了不少时间,李衍连忙问道:“道长,我等此行前来,要找严九龄,还有一位赵驴子兄弟也来了书院,可知人在何处?”

“李兄,李兄!”

话未说完,李衍便扭头观望。

但见一红袍官员带着几人匆匆前来,正是严九龄。

“李兄来了怎么也不打招呼。”

他微微喘气,额头冒汗,先是与王静修见礼,随后才开口道:“书院开院在即,诸事繁忙,方才我等正在商议要事,典吏不敢打扰,出门后才告知李兄来了。”

“无妨。”

李衍微笑道:“道长带我们见识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