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摇(3 / 4)

丸子做小,却没有做的那么小。是因为藕粉丸子如果做得太小的话,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吃性,咀嚼两下就可以咽了,根本体会不到咀嚼的快乐,藕粉的美味可是咀嚼出来的。

秦淮第2勺一次舀了两颗,送入口中。

嗯,很有嚼劲。

甜甜的。

这个简易版的藕粉丸子的馅料非常简单,就是白糖猪油和少许干桂花,干桂花提供独特的香味和桂花味,白糖提供甜味,猪油让馅料不会那么干巴比较润滑。

搭配简单,但是合理。

至于外面的那一层藕粉,Q弹有嚼劲是它的口感,越是咀嚼越能吃出藕粉独特的清甜,这份清甜需要熬白糖来放大,不然单吃味道非常寡淡。

这一次咀嚼的时间稍微长一点,秦淮吃出了一点点不太对劲。

但他又说不上来具体是哪里不对劲,因为他没有吃过藕粉丸子。他只是觉得好像有哪里没有做好,这个藕粉丸子理应可以更好吃,更细腻爽口,更余香不绝,但是他没有做到。

秦淮又吃了几颗藕粉丸子,随着咀嚼的时间越长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他好像有些明白为什么这个藕粉丸子只是B级了,它也确实只能是B级。秦淮心里有一点点A级的思路,他觉得问题应该出在藕粉上,也就是出在烫和滚的那一步,但是具体哪里有问题他不清楚。

这就是单纯的模仿没有名师指点的坏处了,模仿的过程中即使发现的问题也很难解决,因为模仿者根本意识不到问题出在哪里。

“思源,你要不要尝一下?我觉得有哪里怪怪的。”秦淮把藕粉丸子递给郑思源,刚才煮的20多颗藕粉丸子他全盛进一个碗里了。

郑思源接过藕粉丸子,一勺舀起两颗,开吃。

足足吃了七八颗,郑思源才放下碗说:“你是不是觉得这个藕粉丸子在藕粉皮上差点什么东西?”

“对对对。”秦淮疯狂点头,觉得郑思源真是知己,这都吃出来了。

“你刚才做藕粉丸子的过程我看到了,烫没有任何问题,时间把握得很好,入锅快出锅也快,就是在沸水里滚了一遍。”

“但是你摇的过程有问题。”

“摇丸子是有技巧的,要手腕发力,但是不能完全手腕发力,因为时间长了会很累。”

“藕粉一定要均匀地裹在丸子上,一定要摇匀,最后的丸子要圆润。一旦丸子的形状出现的问题就代表几次摇的过程中藕粉裹得不够均匀,而烫的时间是恒定的,不均匀的后果会导致丸子表面的藕粉受热不匀。”

“这种做法的藕粉丸子要反复烫几遍,每一次都出现受热不匀就会导致最后成品的口感出现问题,在咀嚼的时候这个藕粉是不匀称的。有的地方就觉得很Q弹,有的地方稍微逊色一些,而藕粉丸子的味道来自于咀嚼,所以最后会影响到味道。”

“因此用这种做法做出来的藕粉丸子当然比其他做法要好吃很多,但同时难度又很大,它的核心灵魂不再馅料,不在汤,而在于摇的过程。”

郑思源说完了。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中途没有任何卡壳,甚至没有过多的废话。

秦淮完全信服了。

秦师傅直接切换回小秦师傅的模式,虚心请教小郑师傅:“那这个摇是有独门的技巧,还是单纯的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郑思源肯定地说,“你刚才做藕粉丸子的过程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摇那一步不是很熟悉,多练练就会了,找到手感就行,你不是最擅长找感觉的吗?”

“平时做点心的间隙摇几个丸子,最多半个月的时间吧,我相信就没什么问题了。”

秦淮点点头,表示懂了,小郑师傅讲解的非常到位。

看来A级的藕粉丸子指日可待,不过不能急得慢慢练,也不能一直练,因为一直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