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奠 基(1 / 2)

山水不造作 宋知让 2124 字 2天前

他没有讲稿,只站在全息投影前,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为什么我们要给AI设定‘伦理边界’”。

他讲到一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误信AI推荐的虚假医疗广告;讲到深度伪造技术如何撕裂家庭信任;讲到算法偏见如何让一个孩子失去升学机会。

最后,他轻声说:

“技术没有心跳,但使用技术的人,必须有。

我们建这个中心,不是为了造一个更聪明的机器,而是为了守护人心中,那些无法被算法量化的东西——良知、温度、对弱者的悲悯。”

全场寂静。直播弹幕瞬间刷满:“泪目”“这才是中国需要的声音”“他不是主持人,是思想的摆渡人”。

风向,悄然逆转。

高层会议上,一位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罕见地提及裴语迟:“过去我们总说‘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可今天,‘德’不仅是政治忠诚,更是对时代责任的清醒认知;‘才’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跨界整合、引领变革的胆识与能力。裴语迟的现象,不该被简单归为‘特例’,而应成为我们反思人才机制的起点。”

《晨光日报》发表长文:《从“裴语迟现象”看新时代人才观的破与立》。

文章指出:“当技术革命重构一切,我们不能再用工业时代的格子去框定数字时代的人才。真正的‘不拘一格’,不是打破规则,而是重新定义什么是‘格’。裴语迟的成功,不是对体制的挑战,而是体制在变革中自我更新的证明。”

时间一天天过去,质疑声渐渐被事实所覆盖。

当枫林智能媒体中心的第一期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时,当裴语迟主持的科技峰会获得国际赞誉时,当他在CTV的节目收视率再创新高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跨界者”。

一位资深媒体人在专栏里写道:“裴语迟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在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而是能够连接不同领域、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共识形成的‘超级连接者’。”

组织部门也在悄然改变。新的人才选拔标准正在酝酿,跨界经历、整合能力、创新思维被赋予了更高的权重。

一个周末的下午,裴语迟罕见地有了片刻闲暇。他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廖敦敏整理的各方反馈。

“您看,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多了。”廖敦敏说。

裴语迟合上文件夹:“回枫林!”

……

深冬的枫林,山色如墨,雪落无声。

国家(枫林)智能媒体中心奠基仪式在园区主轴线上举行。

银白大地上,一座由整块青石雕琢而成的奠基碑巍然矗立,碑上“智启未来”四个大字鎏金嵌刻,在雪光映照下熠熠生辉。

来自中宣部、科技部、广电总局、发改委等十余个部委的领导身着深色大衣,分列两侧,神情庄重。

闪光灯如雪地里骤然绽放的银花,噼啪作响,连绵不绝。

而所有镜头,却像被无形磁石牵引,频频越过那些惯常的“焦点人物”,一次次对准站在嘉宾行列稍后位置的裴语迟。

他未穿礼服,只披一件剪裁利落的深灰羊绒大衣,领口微敞,露出内里素净的高领毛衣。

裴语迟步履从容,对每一位官员都礼貌颔首。

当主持人介绍到他时,现场爆发出不属于政府活动的热烈掌声。

远处,几个女粉丝举着"裴神"的应援牌,保安正试图劝离。

没有刻意站位,却自有一圈气场。

仪式结束,礼成。领导们开始移步,准备进入临时展馆参观沙盘。

人群刚动,记者们便如潮水般涌向裴语迟——长枪短炮瞬间将他围在中心。

裴语迟朝着本台相熟的记者轻声道:“三个问题,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