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里面最让崔乾佑欣赏的有三个人。
首当其冲的便是南陈云华城太守李贤。
这个人一度给崔乾佑带来了些许困境,而一开始,崔乾佑也没想着强攻云华城,毕竟云华城虽然只是一座小城,但强攻之下损失可也不小。
而崔乾佑对麾下大军那可是宝贝得很,毕竟他们接下来还要巩固打下来的土地,要是损失惨重,崔乾佑可接受不了。
而面对崔乾佑的劝降,李贤的文人风骨还是很浓的,此人一直崇尚忠君爱国,口口声声要和云华城共存亡。
而他确实是说到做到,坚守云华城长达三日,把这座小城打造的密不透风。
说起来崔乾佑这一路上绝对是百战百胜,无论是占山为王的山贼土匪,还是据城而守的南陈大军,在崔乾佑手上压根就撑不过几天。
而李贤镇守云华城,城中只有老弱士卒千余人,居然硬生生挡住崔乾佑上万大军三天之久,这倒是让人匪夷所思。
在拿下云华城后,李贤也在乱军当中被生擒活捉,当然了,这位年轻的太守一开始是打算以身殉国的,只不过最后还是没能下得了手。
毕竟在生与死之间,大部分人还是没什么勇气选择后者,哪怕是贤名一向在外的李贤也是这般。
而李贤的束手就擒也彻底让崔乾佑扫清了周围所有的阻碍,如今横在项羽和崔乾佑面前的也就是章昭达了。
只要把章昭达搞定,那么楚国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逼南陈国都。
而国都被进犯,到时候陈霸先就只能灰溜溜选择迁都,一但迁都,南陈势必还会大乱,这样一来南陈可就变成楚国的瓮中之鳖了。
而话又说回来了,李贤能够挡住当世名将崔乾佑整整三天,还是在各种各样的窘境之下挡住崔乾佑,那就可以看出此人才能势必不一般!
而李贤此人乃是历史留名的名臣,如果这个消息传到项开耳朵里,恐怕他也会感叹,这天下英雄当真如过江之鲫。
这李贤在历史名声可能不是很大,也不是南北朝时期的人物,但就是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的文臣武将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很多不属于当下这个国家的文臣武将归属到了这里来。
李贤此人乃是明朝文臣,也是明朝非常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此人才华横溢,二十一岁便考中乡试第一名,又过了一年,李贤便登进士第。
而且此人性格颇有些孤傲,当时权倾朝野的杨士奇想见他一面,李贤竟然不去,从这就可以看出他的出淤泥而不染。
随后李贤凭借自己的能力步步高升,等到朱祁镇登基时,他已经是吏部文选司郎中。
过了一段时间后,朱祁镇在权宦王振的怂恿下下令亲征瓦剌,李贤也跟随在军中。
结果土木之变爆发,明军全军覆没,李贤最终死里逃生,回到了北京。
等到朱祁钰登基后,李贤上书提出正本十策,随后又编成《鉴古录》,上呈给朱祁钰,实际上李贤跟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一样,都是真真正正的主战派。
而夺门之变后,朱祁镇重新登基,而李贤也深受朱祁镇青睐,就算是夺门之变的功臣石亨、曹吉祥两个人联合弹劾李贤,李贤还是被朱祁镇保下,复任兵部尚书。
实际上对于李贤来说,他跟朝上朝下大部分人的想法一样,都是想为冤死的于谦讨回一个说法,而李贤跟石亨关系不错,等到夺门之变后,李贤又假意投靠在了徐有贞之下,如此一来,再经过一番挑拨以及朝堂上形势瞬息万变,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之间的间隙就越来越大了。
最终借助朱祁镇之手,李贤将徐有贞三人一网打尽,也算是为于谦报了一箭之仇。
除此之外,李贤此人为首辅时政通清明,又十分擅长举荐贤良,年富、耿九畴、李秉等这些明朝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