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晋六卿新绛混战(2 / 3)

国君只要在那里,就可以决定谁是正派,谁是反派。

也就是说,中行氏、范氏本来是以两大家族之力欲灭赵氏家族的内部权力斗争之战,一下便变成了推翻晋国国君的叛乱行动!

既然你中行氏家族和范氏家族要叛国了,那晋国六卿以外的其他公族势力,便自动有了一个站队,那便是基本站到了国君一边,也就是站到了智、韩、魏、赵四大家族的一边。

力量对比瞬间发生了变化。

于是,本来可能是赵氏家族摊上的一件大事,变成了中行氏、范氏以及赵氏别宗邯郸氏这三大家族摊上的一件大事,哦对了,籍氏家族也是参与到了中行氏、范氏这一派的。

中行氏、范氏还有其他扶持力量吗?

有,肯定有。但此时的形势太过于复杂,稍不注意就可能是整个家族的灰飞烟灭。所以,当中行氏、范氏、邯郸赵氏以及籍氏被晋定公以及中军将智跞宣布为反叛后,原本中行氏、范氏那些支持者,一时还真不敢冒头。

不要说你中行寅仅仅是名将中行吴之子,哪怕你就是死去多年的名将中行吴附身,又能怎么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想当年,栾氏家族那么大的势力,最后还不是灰飞烟灭?

中行寅显然不是名将,他甚至连起码的政治常识都没有,便直接去进攻新绛了。

其实,当中行寅决定进攻新绛时,范氏家臣高强就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主公,绝对不能攻打都城!攻打都城意味着攻打国君,攻打国君意味着反叛国家,反叛国家意味着失去民心!失去了民心,怎么取得胜利?臣正是因为犯过这样的错误,所以沦落到流亡晋国。”

能说出这样一番话的高强当然是一个强悍的牛人,是带着好几把刷子的那种厉害角色。高强,这是哪位?

高强,原齐国执政上卿,在齐国权力斗争中落败,逃亡到了晋国,投身于范氏家族,成为范氏家臣。

想当年,齐国的那场权力斗争,正是田氏和鲍氏两大家族联合,攻打执政上卿高氏、栾氏两大家族。由于田氏和鲍氏早早便控制了国君,使高氏、栾氏不得不进攻齐宫,意欲夺取国君,但最终失败了。

由于国君被田氏、鲍氏掌控,高氏、栾氏便被定性为叛军。一场内部权力斗争就演变成了平定反叛的军事行动。于是,原本掌握大权的高氏、栾氏两大家族顿时失去了其他家族的支持,很快被打败。

高强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主公,依臣之见,不如先退守封邑,据城以守。别看韩、赵、魏、智这四卿现在搞在一起,但四卿内部矛盾重重,迟早生变。一旦他们内部出现了纠纷,我们便可以各个击破。只要击破他们,那国君便只能依附我们,到时就可以掌控一切。如果现在就与掌握着国君的四卿开战,那只会迫使他们团结一致。”

士吉射听后犹豫不决,但眼高过顶的中行寅根本不听。

中行寅认为,凭着范氏、中行氏两大家族以及邯郸氏的兵力,在自己这位名将的加持下,趁赵氏家族元气大伤,一时被压缩在晋阳不敢出兵,自己只要迅速进军,完全可以击溃韩、魏、智这三大家族,一举占领都城新绛。

占领新绛,就可以及早将国君控制在自己手里,宣布其他各卿为叛军,大事可成!

于是,公元前497年11月初4,中行氏、范氏、邯郸赵氏、籍氏联军自晋阳撤出,大举向新绛杀来!

晋阳之围顿解!

逃过一劫的赵鞅很快弄清楚了情况,这才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真正名将,赵鞅根本不顾被压制了多日早已疲惫的赵军需要修整的实际,下令倾军出击,自己亲自率军发起反攻。

不,现在可以说不是简单的反攻了,而是向中行氏、范氏发起全力追击了。

结果可想而知,正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