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共守大同:沈槯领衔,王家助力,共克时艰保家园(2 / 3)

慎,充分利用兵力优势,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方能确保此战万无一失。

会议在紧张而热烈的氛围中持续进行,李岩与诸将集思广益,最终敲定了攻打大同的具体策略。他们深知,这场战役不仅是对军事才能的考验,更是对意志与信念的磨砺。而在这场决定命运的较量中,李岩和他的义军将士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誓要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诸位将军,请听我一言,切莫将沈槯神化。”李岩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几分睿智与冷静,“沈槯虽为当世英杰,但其成就亦非无懈可击。盛京之战,他之所以能大获全胜,一则因建奴疏于防范,二则因内部纷争无暇外顾,加之沈槯奇谋妙策,方得此果。至于俘虏皇太极,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效应,非他一人之力所能及也。”

“在大同之战中,我们手握重兵,此乃决定胜负之根本。”李岩语气坚定,面容上浮现出一抹不容置疑的自信,“只要我们策略得当,稳扎稳打,沈槯纵有千般计策,也难逃我军的铁蹄之下。记住,真正的战场上,实力才是硬道理,一切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将黯然失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马守应闻言,豪气干云,大声问道:“李岩兄弟,你就直说吧,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李岩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欲胜大同,需把握两大关键。其一,必须截断那些散布于周边百余个军事据点的万余边军退路,使他们无法与大同守军汇合。这一路行来,我们已见识到边军将士的归心之切,只要我们能有效利用这一点,大同守军的力量将大大削弱,而我军则能因此获得宝贵的兵力补充。”

“其二,则需防止大同城外的百姓涌入城中,成为沈槯的助力。”李岩继续说道,“此战非一朝一夕可决,粮食补给至关重要。城外百姓的小麦田是我们未来的生命线,若失去他们的支持,我军将陷入被动。因此,我们必须确保百姓安全,同时防止他们被敌军利用。”

马守应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又露出疑惑之色:“那么,先行部队由谁率领?后续大军又该如何安排?”

李岩沉吟片刻,提议道:“晚辈斗胆,愿与五位将军共领精锐,以一日一夜之速,疾驰两百多里,直抵大同城下。如此,可最大限度地打乱敌军的部署,确保百姓与边军无法及时撤退。”

“至于后续大军……”李岩环视四周,语气诚恳地询问,“马老将军及诸位将军,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此言一出,众人皆陷入沉思。马守应深知此任非同小可,既要考虑能力,又要兼顾人心,最终他提议道:“李虎将军英勇善战,且威望颇高,由他率领后续大军,定能稳住阵脚,与先行部队形成呼应。”

贺一龙、贺锦、刘希尧、蔺养成四人听后,均无异议,纷纷点头赞同。于是,大同之战的初步部署便在这紧张而又不失默契的氛围中敲定下来。

大同,夜色已深,沈家大院的正厅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而微妙。沈槯与甄士道并肩而立,面对着大同知府魏大本,三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责任与利益的微妙博弈。

“魏大人,”沈槯的声音虽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本驸马虽有心为大同尽一份力,但暂领边军之事,确乎有违朝廷定制。再者,时过境迁,本驸马已非大同镇总兵,恐难以服众。”

魏大本闻言,面露苦色,连连摇头:“驸马爷此言差矣,如今大同危在旦夕,规制之事岂能拘泥于时?驸马爷威名远播,大同将士无不敬仰,岂有不服之理?此乃权宜之计,望驸马爷以大局为重。”

甄士道在一旁冷眼旁观,适时插话,语气中带着几分犀利:“魏大人言之有理,然则边军之事,非但关乎士气,更关乎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