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祭祀(2 / 3)

锐的报复!”

众人深以为然!

最终,形成的共识,鞑子的报复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光临梅洞寨,最长不会超过三个月,最短可能会在一月以后,这一点勿容置疑,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受此大挫的鞑子,必然会派出精锐之师,以大兵压境的局面给梅洞寨雷霆一击。现在就是与时间赛跑,在鞑子报复之前,将朱雀军控制之下的这数千军民拧成一股绳。

。。。。。。

执行先军政治的梅洞寨,以一切为了打仗的目的,发动了机器。

紧张的训练很快就实施起来,未曾吃过早饭,梅洞寨有如鸡飞狗跳,大部分长宁军、朱雀军及全部俘虏,皆被驱赶着进行跑步,不同的是,俘虏是在南寨的兵营里跑,长宁与朱雀军是在沿着寨墙跑。

对统领的命令,能充分理解的人不多,但他们为了李芗泉“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就加半个饼”的承诺,也不怎么计较了,甚至部分体力强一些的,还私下里希望多一些这样的折腾,以期获得更多的吃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后世的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的论文中所指出,人类的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镐京国防科技大学军官速成班时,教官也曾经讲过,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可以概括为生存需求,是人类必须要得到满足的,否则,他们将可能造反。那一堂课深深的影响了李芗泉。

他不需要跟这些人讲无数的大道理,匡复大宋,于他而言与其说是一个理想,准确的说,还不如说是一个理由,而他更明白,想要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就要做到保证他们的生存需求,亦即吃穿住用安全等等,同时,自己又曾向他们描绘了将来的盛宋这一愿景,有保障有希望,还怕做不成什么事吗?

而伍思成,也在一天一天的转变他对李芗泉的印象:相比易统制而言,这位李统领对文臣是尊重的,至少,他也有一番本事与匡复大宋的抱负,如此这般的武人,已然不多矣,便是从了他又何如!!!

。。。。。。

丁亥年丙午月壬午日(1287年6月4日)日,宜祭祀,注定这一天将是一个悲伤的日子。

是日,细雨纷纷。在梅洞寨外后山头的新坟前,梅洞寨的文武要员及乡望,庄严肃穆的站起数排,神情悲伤的低头祭祀。按照当地汉民的风俗,主祭人伍思成缓缓走到前列,他神情肃穆,以一种低沉而缓慢的声调宣布:“大宋祥兴一十一年丙午月壬午日巳时一刻,川陕四路朱雀军梅洞寨面,向为皇宋匡复大业尽忠的将士祭!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侵宋鞑虏,毁吾神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亿万亡灵,饮恨神州。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胡虏,重振乾坤。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彼蒙古者,率兽食人,茹毛饮血,无伦无礼,蛮夷之部落尔。一朝得势,逞爪牙之尖锐,纵战祸于他邦,灭大食,屠党项,绝金后嗣,中原旧地,幸免于屠刀之下者,十无一存。

“狼子野心犹不知足,背盟负誓,纵兵南下,侵我汉疆;攻川陕,无城不屠,尸塞水道,血染河殇,骨露荒野,堆砌成行。掠襄阳,焚烧俞月;长街空荡,失之熙熙,万人空巷,不见攘攘。若此者数,攻掠之处,已无整土,屠灭之地,再无完族。自盘古开天地以降,中华之劫难,无过于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