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首周,效果立竿见影。
京西APP日活用户数回升15%,其中“京西速达”频道贡献了主要增长。最令人惊喜的是,3C品类销量不仅止跌,反而环比增长8%——降价500元的策略和“当日达”服务产生了奇效。
“刘总,数据显示我们的策略正在见效。”张峰在晨会上汇报,“特别是在3C领域,价格优势加上正品保障,很多用户又回来了。”
但挑战依然存在。生鲜和日用品品类,京西速达的订单量虽然增长迅速,但仍不及每团速购的三分之一。
配送时效方面,京西承诺的“1小时达”平均用时为52分钟,虽然远超传统电商,但相比每团平均28分钟的配送速度仍有差距。
“用户反馈最大问题是品类覆盖不足。”李薇指出,“很多用户反映想买的商品在我们平台上找不到,但在每团上有。”
刘强面色凝重:“加快商家接入速度,特别是那些区域性连锁超市和小型便利店。不要只盯着大商超。”
众高管也纷纷应答,加快进度。
而另一边。
每团总部28楼的会议室里,空气像被注了铅一样沉重。落地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阴影,却照不进满室的凝重。
徐为正将平板电脑重重放在桌上,屏幕上“京西速达上线首周数据”的标题格外刺眼,他脸色紧绷,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焦虑:
“各位,京西这波反击比我们预想的更狠。上线七天,他们的日订单量已经突破300万单,其中有22%的用户,是从我们每团速购流失的。”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运营总监张磊推了推眼镜,指尖在笔记本上飞快滑动:“徐总,我这边有更具体的数据。流失用户里,70%集中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主要是被京西‘1小时达+慢就赔’的承诺吸引,还有20%是冲着他们和沃尔马合作的低价生鲜去的。
我们上周的生鲜订单量,已经环比下降了18%。”
宋安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高管:“我早就说过,烧钱换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现在京西用同样的打法来抢市场,我们不能再掉以轻心。徐总,除了订单量,用户留存和商家端有没有异常?”
徐为正点开另一份报告,眉头皱得更紧:“用户留存率下降了9个百分点,尤其是新用户,原本7天留存能到65%,现在只剩56%。商家这边更麻烦,昨天已有12家连锁商超找我们谈合作条件,明确提出要参照京西的合作分成比例——他们要把抽成从8%降到5%,否则就考虑终止独家合作,转投京西。”
“简直是趁火打劫!”市场总监林薇猛地拍了下桌子,语气激动,“这些商超去年跟我们签独家的时候,怎么不说分成高?现在京西一抛橄榄枝,就立刻变脸。我们要是答应降抽成,利润空间会被压缩至少15%,这对我们后续的补贴计划影响太大。”
财务总监周明推了推金边眼镜,语气冷静却带着担忧:“林总说得对。过去三个月,我们为了稳住用户,已经在速购业务上投入了25亿补贴。如果再答应商家降抽成,加上后续可能需要的反击性补贴,今年的财务预算会严重超支,董事会那边很难通过。”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空调出风口的风声在耳边低鸣。徐为正揉了揉太阳穴,看向一直没说话的供应链总监赵鹏:“赵总,你负责商家和物流,现在这个情况,你有什么想法?”
赵鹏放下手中的水杯,语气沉稳:“商家这边,不能一味妥协,但也不能硬刚。我建议分两步走:第一,针对已经提出降抽成的12家商超,先拿出3家试点,把抽成降到6%,但要求他们必须保证‘每团专属优惠’——比如同款商品比京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