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郭开明和张三祥的切磋也开始了。
张三祥练的是六合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是螳螂拳的一个重要分支。
螳螂拳,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有刚柔相济,长短兼备的特点,讲究上下交替,内外相接。
手法、步法、腿法、身法紧密巧妙相连,活中求快,快中求稳。
螳螂拳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拳系。
六合螳螂拳是螳螂拳的重要支派,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由魏德林在山东黄县、招远一带创立,后传入大连庄河地区 。其技法以内外三合(心与意合、肩与胯合等)为核心,融合六合拳与螳螂拳特点,独创勾搂连环手、缠丝劲等技法,步型以鸡步坐山式和大猿式为根基,强调实战性与后发制人。
张三祥是六合螳螂拳第六代传人,也是六合螳螂拳在孤岛的代表人物。
郭开明练的八步拳,也叫八步连环拳,源自嵩山少林寺,但是到了桂省也吸收了一些当地壮拳的特点,和泰拳有些相似,同样刚猛狠辣,也是一门不错的功夫。
在桂省有不少传承,据说是明朝末年时由义军带到广西的,李定国当年在桂省滇省坚持抗清,后来虽然失败了,但是留下了很多人才。
后来八步连环拳在桂省军队中也有流传,被群乐会列为必须练习的功夫,郭开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郭开明现在已经有七品下阶的实力了,和张三祥相比差了一截,不过切磋切磋还是没问题的。
两人也在圈中站好,行抱拳礼后互报姓名。
“六合螳螂拳,张三祥。”
“八步连环拳,郭开明。”
“请。”
“那就得罪了,前辈。”
郭开明很是郑重说了一句,张三祥笑了笑。
他站在西侧,灰布长衫下摆随风微晃,双手微屈如螳螂钳臂,指节凸起的弧度透着几分诡异。
浸淫于六合螳螂拳三十多年,尽管年纪已经不小,可那双眼睛亮得惊人,仿佛能捕捉到空气中最细微的动静。
郭开明身形挺拔,双脚呈 “马步” 稳稳扎根,双手握拳收于腰侧,正是少林八步连环拳的 “预备式”,年轻的面庞上满是专注。
八步连环拳讲究主动进攻,张三祥的六合螳螂拳却是讲究后发制人,所以郭开明说了句得罪以后就先进攻了,立刻双脚如疾风般踏出。
少林八步连环拳讲究 “一步一拳,连环不断”,他第一步刚落地,右拳便带着破风之声直取张三祥面门,拳势刚猛,带着少林拳法的浑厚力道。
张三祥不慌不忙,左脚轻轻向后撤了半寸,身体如柳枝般微微一拧,竟恰好避开这记重拳。
同时,他右手如螳螂探爪,指尖快如闪电,直抓郭开明手腕。这一下变招极快,郭开明只觉手腕一麻,急忙收拳后撤,可张三祥的左手已顺势黏上他的小臂,指尖似有若无地顶着他的筋脉 。
这是六合螳螂拳的 “黏手” 绝技,专破刚猛拳法。
“好快的爪法!”
郭开明心中暗惊,脚下不停,接连踏出三步,左拳、右拳、双拳齐出,拳影层层叠叠,如暴雨般砸向张三祥。
八步连环拳的 “连环三拳” 被他施展开来,拳风呼啸,震得周围的松叶簌簌落下。
张三祥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身体骤然矮下,双脚在地上快速滑动,如螳螂捕食般绕到郭开明身侧。
他右手成 “勾”,猛地向上一挑,正好勾住郭开明的手肘,左手则快如流星,拍向郭开明后腰。郭开明只觉手肘一痛,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急忙拧腰转身,左拳反手向后砸去,试图逼退张三祥。
可张三祥早有准备,左脚向前一跨,身体紧贴郭开明,右手突然松开手肘,转而抓住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