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林逸突破至仙帝之境后,他才发现自己所在的世界不过是天地的一角。
这天林逸无聊之际,意念一动来到了一个名为“娑婆世界”的地方,这里以‘释迦牟尼佛’为信仰。
神念散开,林逸顿时发现这方世界的一切居然是以巍峨的须弥山为中心,构建起一套奇妙且森严的天地秩序。
这个世界的最下方,是层层叠叠的“轮”。风轮高一百六十万由旬,如汹涌的浪涛,无声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托举着上方的一切。
水轮高八十万由旬,广十二万由旬,似一片浩渺汪洋,静谧又深邃。
金轮高三千三百万由旬,同水轮相依,沉稳厚重,成为世界的坚实基底。
地轮深六十八千由旬,默默承载,让这个世界有了扎根之处。
再往下,是地狱所在,阿鼻地狱及各大小地狱,弥漫着恐怖与惩戒的气息,为恶者的灵魂,在此承受无尽痛苦,那是世界秩序里对罪孽的宣判场。
围绕着须弥山的,是广阔的大咸水海,海水浩渺,波涛之下,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
七重金山如卫士般环绕,特双山、持轴山、持水山、善见山、马耳山、障碍山、持地山,一座座山峦,形态各异,有的陡峭险峻,有的平缓连绵,山上奇花异草生长,珍奇异兽穿梭,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生态与故事。
四大部洲分布四方,东胜神州、南瞻部洲(地球人所住之世界,阎浮提)、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如同世界的四片拼图。
南瞻部洲的人们,在红尘中穿梭,有悲欢离合,有善恶挣扎;东胜神州传说多灵秀,神兽瑞鸟常现;西牛贺洲佛音隐隐,修行者众多;北俱芦洲则有独特的风土人情,那里的生灵,遵循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
须弥山,高度出水八万四千由旬,是连接天地的枢纽。
山脚下,是四天王天,这里的天人寿五百岁,对应人间五十年为一日,他们守护着世界的四方,警惕着邪恶侵扰。
往上,是忉利天,天人寿一千岁,人间百年为一日,忉利三十三天,众天在此生活,有各自的职责与乐趣,或论道,或赏须弥山景。
再往上,欲界六天,夜摩天以上空居天依云而住。
夜摩天,天寿两千岁,人间两百年为一日;兜率天,寿四千岁,人间四百年为一日;化乐天,寿八千岁,人间八百年为一日;他化自在天,寿一万六千岁,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一日。
欲界诸天,仍有欲望的牵绊,却也在这层层天境里,享受着超脱人间的寿数与生活。
色界十八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 ,寿数从大梵天寿六十小劫,到遍净天寿六十四大劫等,层层递增。
这里离欲念更远,修行者在禅定中感悟,色界诸天,以一种更纯净的状态存在,天人们的生活,围绕着对佛法的参悟、对自身修行的精进,在禅定的世界里,探寻更高的境界。
无色界四天,寿二万大劫至八万大劫,这里没有物质色相,是更为深邃的精神与意识的世界,生灵以一种近乎纯粹精神体的形式存在,在生死轮回的三界中,他们的存在,是对生命形态、对轮回超脱的另一种探索,虽在三界,却努力挣脱生死轮回的枷锁,向着更高的涅盘之境迈进。
在这个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小世界里,每一层天地、每一处山海、每一类生灵,都在“佛教”智慧构建的秩序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有因果轮回,有修行超脱,有善恶奖惩,这是一个充满奇幻与哲理的世界,等待着更多的探寻与领悟,去揭开它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触摸那藏在秩序与故事背后的,佛教对世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 。
林逸摇头轻笑,“这方世界倒是有趣,人生万万态,都有自己的秩序,以后倒是可以带它们来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