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被这些人生撕了不可。
身居高位尚且有一搏之力,一旦丢官去职,搞不好全族都得跟着下地狱。
参考永宁帝以往的作风,他们如果丧失了价值,很难得到庇护。
没有皇帝庇护,那些死了儿子的勋贵,绝对干得出灭仇人满门的事。
文官们都不认为昌平之战是自己的责任,才有了今天这场朝会一开场,气氛就格外不对。
“诸位爱卿,就没有什么,想说的么?”
永宁帝忍不住提醒道。
事情闹的这么大,肯定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才能平息受害者家属的怒火。
大家都没责任,那就成了他这位皇帝的责任。
毕竟,出兵圣旨是他下达的,还是一连下了好几道。
勋贵们直接对号入座,舞阳侯成了大虞版的岳飞,而他成了昏君赵构。
现在就差“秦桧”、“万俟卨”、“张俊”、“罗汝楫”、“王氏”等人,还没有对应上。
想起民间编排的段子,永宁帝就欲哭无泪。
天地良心,他真没想坑害舞阳侯。
就算忌惮勋贵势大,要出手削弱,他也不可能挑自己的舅舅下手。
解释没有意义,死了人的家属,最初只是记恨引发这一切的文官。
在他的骚操作之下,成功为自己拉来了仇恨,不少勋贵连他这位皇帝,也一并给记恨上了。
京中勋贵群龙无首,各家除了抱团讨要公道外,私下里都是各行其是。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顾群大局,个别怒火上头的灵机一动,就造成了现在的尴尬局面。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皇帝、勋贵、文官都下不了台,只能硬着头皮上。
“陛下,北虏围困京师,当加强京中防御,以防敌军攻城。”
徐文岳面不改色的回应道。
对皇帝投来的目光,他选择了视而不见。
其他事情,让他背锅,也就背了。
辅政大臣的底子厚,些许小事动摇不了根基,但是这次不行。
勋贵们没指名道姓,说他是奸臣,自己就更不能承认。
皇帝想要他带头辞职,为此事负责,那是不可能的。
就算辞官不干,那也只能是其他原因,绝对不可以和“奸臣”沾边。
不然生前身后名,可就全完了。
“陛下,徐阁老说的不错,京中防务必须加强。
除了军事上之外,还要警惕北虏奸细,在城中放出的流言蜚语。”
谷嘉熙跟着补充道。
仿佛是收到讯号,一众文官纷纷活跃起来,开始和勋贵们魔法对轰。
勋贵指责他们勾结北虏,出卖勤王大军。
他们暗讽勋贵勾结北虏,在城中散播谣言。
在双方对喷的过程中,以往的各种破事,都被揭露出来。
长城防线贪腐、京营空饷、南方士绅灭门、六部漂沫……一系列的问题,都被摆在了台面上。
全部都是有鼻子有眼,想要追查非常简单,完全不像是编的。
“郑英逸,他们说的都是真的?”
永宁帝冷漠的冲锦衣卫指挥使质问道。
能堂而皇之拿到朝堂上来说,知道的人肯定不少,厂卫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回禀陛下,诸位大臣的弹劾,虽然有所夸大,但大部分都属实。”
郑英逸一脸忐忑的回答道。
内心深处,他已经忍不住骂娘。
皇帝完全分不清主次,现在这种时候,哪里能追究真假。
纵使全部都是真的,那也必须是假的。
向他要答案,难不成能把满朝文武,一起拉出去砍了不成。
无法按律处置百官,揭开了盖子,那就撕下了朝廷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