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二次徐州会战打响(2 / 4)

复山河 新海月1 4145 字 6天前

管兵部的阁臣,前线的每一份捷报,都有他的一份政绩。

勤王大军在前线打的越漂亮,他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就越重。

尽管对勤王大军的调度指挥插不上手,但这不影响他的好心情。

“钱粮和赏赐,肯定是要划拨的。

现在是战争时期,老夫知道轻重,亏了谁也不能亏了前线作战的官兵。

只是户部的开销太大,除了勤王大军之外,还要为山东京营和边军筹集钱粮。

初步估计,那两支部队加起来,不会低于二十万人。

一旦和叛军打起来,必定是花钱如流水。

江南地区最近也不稳定,为了镇压地方反叛势力,云提督多次出兵围剿叛逆。

各省的税收,用于覆盖军费开销和朝廷正常运转都有些吃力,还要给陛下治丧,筹备新君的登基大典,发放宗室王公的禄米,难啊!”

万怀瑾当即叫苦道。

最近百年时间里,大虞朝的历任户部尚书,日子都不好过。

位高权重是真的,但缺钱也是现实问题。

最关键的是新君,迟迟没有选出来,想停发宗室钱粮的都不行。

“万兄,为了江山社稷,你就多担待点儿吧!”

贺正则笑呵呵的说道。

相较于户部面临的麻烦,吏部就要舒服多了。

作为“天官”衙门,掌控着全国官员的升迁调度,从来都是被讨好的对象。

哪怕朝廷再怎么困难,也不会穷了吏部。

在大虞朝的体系下,就算朝廷不发俸禄,一样有的是人愿意当官。

官员的升迁调度,都少不了打点吏部。

“诸位同僚,非我万某人推脱,实在是有些事不能拖了。

早日拟定新君,让朝廷走向正轨,才能稳定人心啊!”

万怀瑾开口催促道。

拖的时间越长,面临的问题,也就越多。

早点确定新君人选,不一定能稳定人心,但户部的钱袋子确实可以省上一笔。

为了减少开销,大虞朝廷早在百年前,就开始削减宗室俸禄。

近支宗室还好,能够领到六七成的俸禄,远支拿到的就是一堆宝钞。

南京朝廷建立初期,也是这么干的。

象征性发放点儿钱粮,剩下的全部用宝钞冲抵。

可是随着皇帝缺位,情况一下子发生了变化。

在新君未明确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得罪宗室王公,迫不得已只能恢复亲王、郡王的待遇。

至于其他宗室子弟,还是继续用宝钞糊弄着,没办法朝廷着实养不起那么多人。

如果查看宗室名录的话,就会发现最近几十年里,宗室出生人口都在持续下降。

一方面是底层宗室受困于钱粮,根本生不起孩子;另一方面则是朝廷玩起了生育配额制度。

甭管生了多少子弟,反正每年给各大王府的生育名额,都是有数量限制的。

超出了限额的宗室子弟,无法录入宗室族谱,自然也拿不到钱粮俸禄。

到了永宁朝,这种玩法更进一步。

除了正室所生的孩子外,其余的一律不纳入族谱。

当然,这些都是隐性潜规则,并不是那么绝对。

如果和皇帝关系亲近,或者是愿意花钱打点官员,事情还是能够办的。

……

在击败敌军的阻击后,勤王大军没有停下步伐,很快便抵达了徐州城下。

望着前方严阵以待的敌军,李牧很是无语。

以逸待劳没毛病,可阵事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传令下去,寻找合适地点安营扎寨,警惕敌军发起进攻。”

李牧当即下令道。

大军远道而来,虽然没到人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