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古怪的安溪县城(3 / 4)

脚麻利,擦桌子倒水,分工明确,老翁煮好茶水,笑呵呵地端上来,问道:“贵客们是从哪里来啊?”

赵宸喝口杏酱茶,是用冷冽的井水泡出来的,口感酸酸甜甜,格外解暑。

“老丈,我们是从燕京来访亲的,你可知道此地距离县城还有多远?”

老翁打量二人片刻道:“可是去给状元公送贺礼的?”

赵启有些意外:“你也知道?”

“嗨呀,如何不知呢!你看我这俩孙孙,本来在学堂里读书好好的,听闻状元公大喜在即,全城读书人都去给他贺喜讨喜酒喝,学堂休假五天,我这才叫他俩来给我帮忙呀!”

老翁高兴极了,“这两日来我们安溪给状元公贺喜的可不少,听说陛下亲自赐婚,这可是天大的喜事,你们二人是从燕京来,状元公在燕京又没什么远亲,那你们可是新娘子的娘家人?”

赵宸也没想到,他不过是闲聊一两句,就被人给扒出身份来了,无奈笑道:“老丈好说法,正是新娘子的娘家人。”

“哎呀,那可太好了,你们的茶水我不收钱,此地距县城也就十几里路,不出半个时辰就能到。”

老翁不愿意收茶水钱是有原因的,他指着自己茶摊上的多种茶叶,道这些都是跟状元公有关,他们一家才能讨个营生。

老翁家有一子,几年前服役时摔断腿落了病根,只能做些轻便活;儿媳妇是个能吃苦的,靠给人烧饭洗衣挣钱养家,他一个白头老翁,想挣钱也是有心无力。

只能靠卖家中杏儿挣点小钱。

状元公的舅舅相中他家后院几棵杏树,买下杏树,还教他做茶水,杏树还在他家后院长着,不过是王立来有需要时就过来折几根枝条。

后来县城里的瓦舍开业,老翁儿媳妇又去瓦舍给人烧饭,每个月有八百文月钱。

一家人的日子立马好过起来。

更别提今年秦扶清高中状元,花费重金在全县建了十余所学堂,无论男女,皆能入学学习读书认字。皇帝赏赐给秦扶清的千亩良田,都被他用来做学田,每年盈利都花在学堂上。

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足够众人给秦扶清立牌坊了。

可秦扶清不要呀。

百姓也不知状元公为何不要牌坊,他们不知怎么报答状元公,唯有到处说,念着状元公的好。

赵宸这才意识到不对劲之处,他指着正在配茶包的小姑娘惊讶问道:“她也去读书了?”

老翁骄傲地点点头:“是啊,春娘很聪明,今年刚入学,就认识许多字了。”

继续阅读

“春娘,你过来,写几个字给客人们看看。”

春娘有些不好意思,看样子是没少按照老翁要求给客人展示技能,她熟练地往用指尖蘸水,在桌子上写下“天地人”等几个字。

虽说字体不算美观,可小姑娘确实认字。

赵启哑然。

他路上来的时候就听人说,青州那边办的有女子学院,听说和秦扶清这个今科状元有关,他还嗤之以鼻,有些不信。

如今,由不得他不信了。

赵宸和赵启离开茶摊时,还觉得有些迷糊,这个秦扶清啊,叫人怎么说他呢。

可真是奇怪。

要说读书人把自己的田地用来做学田支持一方读书人进入书院读书,其实是很常见的。

这样一来,当地所出的读书人都享受到学田书院的恩德,将来到了官场,那肯定要承情。

可秦扶清还要多花一笔钱让女子读书,这又有什么用处呢。

他没有建读书人专属的书院,而是建了十几所开蒙的学堂,这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

继续往安溪县城的方向去,路上行人越来越多,商贩何其多,叫喊绳热闹非凡。

其中有人挑着担子,箩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