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整合’。”陆锦棠指着纸上的粮铺,“先在城东的粮铺试点,加个‘便民角’,卖油盐、针线、火柴,再搞‘以物换物’——乡亲们用粮食换布、换糖,按市价折算。等试点好了,再推广到其他粮铺,然后在县城的杂货铺里加布柜,布铺里加小杂货,慢慢把铺子整合起来。”
杨三伯这时也来了,他刚从粮铺回来,脸上带着笑意:“铺子已经解封了,乡亲们听说粮食降价,都来买粮,队伍排了好长!我跟伙计说好了,明天就去县城进些油盐、针线,先把‘便民角’支起来!”
“三伯,您别急,先把‘便民角’的规矩定好。”杨明汐递给杨三伯一张纸,上面写着便民角的货单和价格,“油盐要选好的,不能掺假;针线要分大小号,方便乡亲挑;以物换物的话,粮食要按当天的市价算,不能让乡亲吃亏。”
杨三伯接过纸,仔细看了看,连连点头:“放心吧,明汐,俺都记着!肯定不会让乡亲们受委屈!”
晚上,王明阳家的灯一直亮到很晚。
杨明汐和陆锦棠把梳理好的规矩和计划,一笔笔写在册子上,装订好,交给杨三伯一本,让他按规矩管粮铺;又准备了一本,让伙计送到县城的布铺和杂货铺,让负责人照着执行。
陆清瑶趴在一旁,看着两人写字,时不时问一句:“娘,以后粮铺里真的能买到糖吗?”
杨明汐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能啊,以后清瑶去粮铺,既能买米,又能买糖,还能换好看的布做新衣服。”
陆清瑶高兴得拍手:“太好了!那我以后要常跟娘去粮铺!”
王明阳和严道之坐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杨明汐和陆锦棠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麻烦,还能从麻烦里找到新商机,把生意做得更稳、更活,这样的年轻人,以后肯定能有大出息。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桌上的册子上,也洒在一家人的笑脸上。
夜色虽深,却透着一股安稳的暖意——风波总会过去,而新的希望,正在灯下慢慢发芽。
穿越后一直在种田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