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别以为年轻的省委书记那么好欺负(求五星好评)(1 / 3)

在为期半年的“全省政法队伍大整顿”工作中,一大批政法队伍里的腐败分子,坏分子被查出来,有的被“扒掉”警服,丢了工作,有的锒铛入狱,甚至还有三人因犯有杀人罪或贩毒罪被判处死刑。

苏东省这次“政法队伍大整顿”风声小,雨点大。甚至都没有召开动员大会或者工作部署会议。

《苏东省政法委员会关于开展政法队伍大整顿工作的通知》文件逐级下发三天后,《苏东省政法委员会关于开展政法队伍大整顿工作的补充通知》也下发了。

至此,苏东省政法系统大整顿工作悄然拉开序幕,没有轰轰烈烈的开场戏,没有高调的大张旗鼓宣传。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这次没有像以往那样,设立领导小组,再在领导小组下面设立一个专门办公室。而是直接交给政法委全权负责。

“……干好了表扬升职,干不好,挪位置,走人,我孙国华在苏东省无牵无挂,没有任何羁绊,也不惧怕任何威胁,这项工作就是要得罪人的,就是要见血的!十年前,我在北江省不怕,十年后,我在苏东省也不会害怕……”

这是孙国华在省委常委会上的表态。

他同时要求,省委组织部和纪委要全力支持政法委主导的这次行动,给予全力配合。

关于媒体宣传方面,孙国华指示:要内紧外松,尽量淡化此次大整顿行动。同时公开设立至少两部线索举报电话,做到24小时有人接听。另外,公开一个电子邮箱,接受人民群众举报。再就是要有专人负责网上搜集有关线索,发现任何蛛丝马迹都要认真留意。

为配合此次全省范围的大整顿工作,省委组织部与政法委协同联动,针对全省十三个地市的公安局长、检察长、中院院长这三类关键执法司法岗位,全面启动了人员轮换与对调工作。

这一举措绝非简单的人事调整,而是从制度层面打破地域壁垒、规避利益固化的关键一步——通过跨地市轮岗,既能让长期在同一区域任职的干部跳出“熟人社会”的潜在束缚,以更客观中立的视角审视当地执法司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借助不同地域间的经验交流,将先进的治理理念、规范的办案流程带到新岗位,推动各地执法标准、司法尺度的统一化。

从大整顿的核心目标来看,此举更是强化监督制约、铲除潜在廉政风险的重要抓手。公安、检察、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负责人的任职状态直接关系到执法司法公信力。

通过轮换与对调,既能有效避免“一地任职过久易形成利益圈子”的隐患,也能让新任干部以“旁观者清”的姿态,更坚决地推进专项整治中涉及的案件复查、流程规范等硬任务,为打破局部利益藩篱、扫清整顿阻力提供了组织保障。

同时,这种跨区域交流也为干部队伍注入了新活力。不同地市的执法环境、治理难点各有差异,经历轮岗的干部能在更广阔的实践中积累复合型经验,既提升了自身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也为全省执法司法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储备了中坚力量,从长远来看,为构建更高效、更公正的法治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之前被撤职的港湖县政法委书记和县公安局长,果然不经查。大整顿一开始,他俩的问题就被众多受害者举报出来。

这个政法委书记,之前在邻县担任了十年的公安局长,后来又兼任副县长。与社会不法分子合谋非法采砂,采取威逼恐吓等手段霸占了邻县建材大市场的所有权。没想到,那个老板跑到省里举报他们,这位副县长兼公安局长亲自带领民警驱车几百里,连夜将建材大市场老板抓了回来。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老板夫妇二人全部判了有期徒刑。

就这样,一个好好的商人一家,最后被他们搞得家不家,人不人,真狠啊!

而港湖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