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2 / 6)

到很无力。

为了一心一意地对付中山国,赵武灵王先与其他诸侯国交好。公元前325年,魏王携太子嗣到赵国祝贺赵武灵王继位,韩宣惠王也领着太子前来庆贺。紧接着,赵国娶韩国宗亲之女为夫人,与韩国的关系更近了。

在内政上,赵武灵王任命赵豹为国相。同时,设置了三个博闻师和三个过错监督官,他们负责赵武灵王的言行举止。还有,凡是处理重要的朝政,赵武灵王都要先咨询肥义。

为赢得民心,凡是八十岁以上品德很好的老人,朝廷每个月都送礼物;为了激发官员的忠诚,赵武灵王提升他们的品级,增加俸禄。

更令人称道的是,赵武灵王拒绝了合纵大家公孙衍苦心倡导的“五国相王”的建议。他说:“无其实,敢处其名乎!”(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诸侯国国君都爱慕虚名,纷纷称王,但是赵武灵王却甘愿做“君”,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的。

与赵肃侯争霸中原诸侯国的目的不同,赵武灵王的目的是向北发展,攻占胡地。首先,争霸中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久的努力;其次,如果不解决心腹大患中山国,它一定会拖累赵国向中原进军的后腿;再次,尽管中山国不好打,只要敢改革,赵国一定打得赢。

继续阅读!

拥有政治家的梦想、改革家的魄力和战略家的眼光,赵武灵王决定,在赵国进行一场空前的改革。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向北方发展并不是心甘情愿,而是为情势所迫。因为赵国如果不向北方发展,就会遭受秦国的威胁。

拒绝称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17年,赵国联合韩、魏一起攻打秦国。结果秦国大败三国军队,一口气杀了赵国8万多有生力量。第二年,秦国再次出军,一鼓攻取赵国的中都和西阳。

秦国咄咄逼人,如果不是燕国发生因燕王哙禅让而起的内乱,赵国会遭受更大的打击。借燕国内乱,赵国迎立正在韩国当人质的太子职,同时秦国出兵为燕国平叛,太子职成功继位。太子职继位后,燕国与韩国解除盟约关系,同赵国交好。

尽管燕国是秦国的姻亲之国,秦国还是不会放过燕国的盟友赵国。公元前313年,秦国再次出动大军攻打赵国。此次秦、赵大战,赵国再次大败,秦国攻陷赵国的蔺城,俘虏赵国大将赵庄。

面对这么强悍的秦国,如果赵国再不进行改革,调整战略,一定会败亡给秦国。

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来到九门,修筑了野台,作为了望齐国和中山国的工事。齐国的军队与赵国的没有太大区别,而中山国军队却与二者不同。

中山国的军队主要由健壮的战马和彪悍的骑兵组成。他们的战马是北方特产的高头大马,力量很大,奔驰迅速。骑兵头戴皮帽,上身穿紧身的短衣,下身是瘦削的裤子。他们也穿铠甲,但是铠甲很轻,不累人也不累马。

跟中山国士兵的装饰搭配,他们的武器是弓箭。每当偷袭时,无数骑兵一队一队地冲向敌方战阵,马蹄踏地,声如雷响,气势十分骇人。令对方无法还击的是,他们并不冲入战阵,而是骑在飞驰的马上射箭。

中山国士兵的攻击速度迅猛,他们的飞箭所向,赵国军士无不应声而倒,有七八成人伤亡在飞箭下。紧接着,中山国士兵骑着战马会径直冲向赵军的战阵。赵军已经有十分之七八的人伤亡,根本无力抗击,能逃的被战马撞伤,不能逃的被战马踏成肉泥。

尽管中山国的胜利是小规模的,但他们的作战方式对赵国的威胁很大,因为赵军压根儿不懂这种打法。当然,吸取无数次的教训后,赵军也会用盾牌保护自己,并且用战车反击。但是,盾牌和战车都是笨重的东西,运转不灵活。中山国军队利用速度和灵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