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长使英雄泪满巾!(2 / 4)

百战百胜”,迷吾对于汉军的动向、汉军军士素质的了解,一点也不逊色于对自己军队的了解。他知道,朝廷大军都是拱卫京师的精锐,一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角色。自己的军队刚刚连番遭遇大战,已经疲乏不堪,因此汉军虽然行军千里,却还可以说有以逸待劳的优势。此外,耿恭之勇略,天下谁人不知?因此,此次战役,羌人军队只可以智取,不可力敌。于是迷吾急忙放弃对陇西郡的进攻,转身西去。他断定汉军不可在此久居,因此只要汉军一撤,自己还可以卷土重来。

不久,迷吾大军就攻破傅育在临羌设置的防线,南渡黄河直接回到自己的老巢尕让(今青海贵德县)。可是他忘记了一件事情,不是所有羌人部队都能够及时转移的,自己率领大军离开,其他部落的军队便会就此失去援助,势必会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此时羌人的另一支军队,由羌人的二首领布桥率领,正在陇西郡的部分地区烧杀抢掠。直到他知晓自己回去的路被傅育生生掐断,陇西太守孙纯把守住各处要塞,截断自己西去的路途之时,才翻然醒悟,自己没有办法西逃了。于是他毅然决定,率军攻取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南),而后夺路南逃。

继续阅读

因此可以说,临洮一战,事关布桥的生死存亡,也关系这以后汉军和羌族军队的战争胜负。临洮存,则汉军援军到来,就能一举歼灭西羌军队;反之,则布桥所率领的军队一路南下,汉朝西南边境从此便会陷入一场大的祸乱,即使援军赶来,也只能望洋兴叹。

最终,汉军面对羌人军队的一波又一波进攻,没有丝毫的惧意和退却,殊死抵抗之下,汉军军士十不存二,但是羌人军队也损失惨重。面对日渐严重的军事形势,布桥所部一筹莫展,只能做出最后的殊死一搏!

恰如钱穆的《国史新论》中关于中国汉朝时代的诸位名将的论述所言,一个优秀的军事人才,需要精通人事、军事、政事,很明显,刘炟此次派遣的主将马防并不是一名可堪大用的将军。首先,其不通军事,因而要取得战事的胜利,获取自己想要取得的功勋,就必须全力仰仗耿恭这一精通军事的人才。其次,不通人事,因此,他与耿恭的联合只会是一时的需要,而不可能永久的稳固。最后,不通政事,因此,即使他侥幸在耿恭的全力帮助之下剿灭羌人的叛乱,凉州之地也轮不到他来镇守,一切的殊荣,都只能归功于他是刘炟舅父的先天优势之上。

其实,在马防和耿恭二人携手远征凉州之前,马家与耿家便素有嫌隙。于个人而言,马氏兄弟因为深受皇帝刘炟的恩宠,多年下来,一直没有什么人可以制约他们的言行举止,于是他们便经常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其臭名远扬,可谓尽人皆知。朝堂上下也就分为了三类人,一是贪慕其地位显赫,与博取功名者,这种人对其言行不但不反对,反而会煽风点火、助纣为虐。二则是对其言行很反感,但担忧自己得罪了马家,便会招致嫉恨、乌纱不保。最后则是疾恶如仇之人,他们只要一见到其不合乎礼法的行为,即使自己会有危险,也会坦率直言。很明显,耿恭就属于第三种人。耿恭,为当世名将,亦可以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为了大汉江山,可以说是出生入死,不计个人荣辱得失。见马氏兄弟如此作为,不是要败坏天下,惑乱朝纲吗?为人正直的耿恭,焉能不怒不气?幸好朝中还有好意之人,知道马家势大,为了耿恭的安危,屡次劝阻他不要意气用事。但越是这样,忠厚老实的耿恭就越不信邪,终于有一天,耿恭联合一些大臣,将马氏兄弟弹劾。马氏兄弟何许人也?他们可都是当今圣上刘炟的舅父,当今太后马氏的兄弟,因此,此次弹劾也就不了了之。但是,耿恭却因此事将马家彻底得罪,马氏三兄弟,马廖的心胸稍微宽广一些,马光则是一个无甚心计的人,只有马防,心胸狭窄、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