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巫蛊之祸:宫廷内乱,朝局动荡(2 / 4)

出狱,公孙贺主动请缨追捕朝廷通缉的大侠朱安世,希望以此来为儿子赎罪。朱安世被擒后,为了报复公孙贺,在狱中上书汉武帝,揭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在汉武帝前往甘泉宫的驰道上埋人偶诅咒汉武帝。汉武帝得知后,雷霆震怒,下令将公孙贺父子下狱处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皆坐诛,卫氏一门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这一事件犹如一场狂风暴雨,瞬间将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朝局搅得更加混乱不堪。巫蛊之祸由此开始迅速蔓延升级,从后宫的争斗演变成了一场波及整个朝廷的政治风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官员们纷纷陷入了相互猜忌、指责的漩涡之中,西汉的统治根基开始动摇,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

三、事件发展

1. 江充构陷与太子起兵:汉武帝晚年身体状况不佳,时常陷入昏迷,醒来后却总觉得精神恍惚,身体不适。他迷信方术,认为是有人在暗中诅咒他,于是宠臣江充便趁机指使胡巫檀何欺骗武帝说是因为有巫术蛊作祟造成。武帝信以为真,便让江充展开调查。江充一直与太子刘据有隙,他深知汉武帝对巫蛊之事深恶痛绝,便想借此机会扳倒太子,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江充在太子宫掘蛊,经过一番“精心”挖掘,竟然掘出桐木做的人偶,坐实了太子诅咒武帝的罪名。太子刘据惊恐万分,他深知自己被江充陷害,但却又无法向汉武帝当面辩解。在走投无路之下,太子听从老师石德的建议,决定起兵诛杀江充。太子派人伪装成武帝的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韩说怀疑使者有诈,不肯接受诏书,被刘据派去的人杀死。太子亲自监斩江充,又将江充手下的胡人巫师烧死在上林苑中,以泄心头之恨。然而,太子的这一行动却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将局势推向了更加不可收拾的境地。

2. 长安混战:太子刘据在诛杀江充后,派人通报皇后卫子夫,告知她自己的处境与决定。卫子夫深知儿子的无奈与冤屈,同意刘据调用皇后的中厩车架,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并以奸臣造反的名义征兵,与江充的势力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一时间,长安城内硝烟弥漫,喊杀声四起。汉武帝起初并不相信太子谋反,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进入长安,回去谎称太子造反,武帝这才大怒,派丞相刘屈氂率兵平乱。双方激战多日,死伤数万人,街道上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百姓们惊恐万分,纷纷闭门不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完全破坏。这场混战不仅使得长安这座繁华的都城变得满目疮痍,也让西汉的统治根基遭受了严重的动摇。原本稳定的朝局变得支离破碎,各方势力陷入了混乱的争斗之中,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仿佛一艘在狂风暴雨中失去方向的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四、事件高潮

1. 太子兵败逃亡:随着战斗的持续,太子一方逐渐不敌丞相军。毕竟丞相刘屈氂率领的是朝廷的正规军队,在兵力、装备和军事指挥上都占据优势。太子的军队虽然一开始凭借着满腔的悲愤和保卫太子的决心奋力抵抗,但在长时间的战斗中,逐渐陷入了困境。最终,太子兵败,无奈之下,他带着两个儿子逃离长安,踏上了逃亡之路。皇后卫子夫因支持太子起兵,无以解释自己的行为,在绝望中选择自杀。卫氏家族在这场祸乱中几乎覆灭,曾经辉煌一时的外戚势力瞬间土崩瓦解。宫廷内部陷入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各方势力对残余权力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原本依附于卫氏家族的官员们纷纷倒戈或被清洗,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而太子的逃亡,也让汉武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一方面对太子的谋反行为感到愤怒和痛心,另一方面又对太子的生死和下落十分担忧,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2. 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在太子兵败逃亡后,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汉武帝,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