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农村包围城市,供销社诞生了!(2 / 3)

离石游记 半边人 3607 字 1个月前

设。主动在南方开展修路工程,那一条条规划好的道路就像是画一条条巨龙,蜿蜒在南方的山水之间铺开。

修路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内务府便开始大规模地招收工人。刚开始的时候,考虑到工人的实际困难,内务府为他们提供免费的饭菜。

热气腾腾的饭菜,不仅填饱了农民工的肚子,更温暖了他们的心,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路工作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逐渐修建完成,沿线的商铺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时,内务府开始给修路的农民工发放纸币。这些纸币印刷精美,上面印有大秦的标志性图案和文字,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经济秩序。

为了让纸币能够更好地流通,内务府又开设了分支机构银行。在银行里,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普通人服务,让纸币和金银币能够自由兑换。普通人可以拿着纸币来到银行,兑换成金银币,也可以将金银币换成纸币,这种灵活的兑换方式让纸币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在这一系列经济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过程中,贾宜生并没有为此着急。他像一位睿智的观察者,静静地看着大秦纸币在市场中逐渐运转起来。他深知,只要官府能够做到公平买卖,维持好商业运转的秩序就可以,纸币就会像一台无形的发动机,自行推动工业化的前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然而,他也敏锐地察觉到资本的逐利性所带来的问题。资本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期的规划。

一些商人只想着短期内获取巨额利润,而忽视了对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官府发挥管理和规划的作用,不能任由产业资本野蛮吞噬自然淘汰进化,不能任由产业资本野蛮发展。否则,市场将会陷入混乱,工业化的进程也会受到阻碍。

而且,目前贾宜生最为关注的是大秦的支柱产业——冶铁。

冶铁产业就像是大秦经济的脊梁,支撑着整个帝国的发展。在大秦的各个角落,冶铁厂的烟囱里冒着滚滚浓烟,那是工业发展的象征。许多大型机器,如纺织机、矿山开采机等等,才是消耗大量铁的主力之一。

这些大型机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铁来制造零部件,它们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冶铁产业的支持。贾宜生明白,只有冶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为大秦的工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推动整个帝国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

就拿造船厂来说,那可是一个对铁需求量极大的地方。想象一下,一艘巍峨的大型远海捕鱼船静静伫立在造船厂的船坞之中,它身形庞大,结构复杂,每一处龙骨、每一块船板都需要大量的铁来铸就。

那粗壮的船锚,仿佛是一头沉睡的巨兽,光是它的重量就不知要耗费多少的钢铁;而那纵横交错的船身骨架,更是如同钢铁铸就的巨人的脊梁,支撑着整艘船在茫茫大海中乘风破浪。

与之相比,打造数十万把秦弩所消耗的铁量,在这艘大型远海捕鱼船面前,就如同小巫见大巫一般。

然而,如今这铁船虽然性能优越,却面临着销售的困境。放眼望去,有能力且愿意购买铁船的商家实在是少之又少,不是大秦不愿意出售,而是没有人能够卖买的起,即使买的起也养不起。

目前能买得起铁船的,主要就是内务府和官府。内务府财大气粗,为了满足皇家对于各类物资的需求,时常会购置一些铁船用于运输或是特殊用途。

而官府则是从战略和民生等多方面考虑,会采购铁船来加强海防、促进渔业发展等。除了他们之外,南方有一些与官府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海商,也能少量购买一些中型捕鱼船,还是更新迭代后的二手船,船厂打骨折价才卖给海商。

这些海商在海上摸爬滚打多年,深知一艘好船对于他们生意的重要性。中型捕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