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乱局再起(2 / 4)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4883 字 1个月前

不收拾已经是极限了,指望李宝臣对马璘掏心掏肺,十分关照,那是不可能的。

这不符合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也违背了人性。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利益就不可能一致。

就算李宝臣是个傻子,真这么做了,马璘也不敢相信啊!

所以,李宝臣这份军令,在孙志直看来十分可疑。

要么,河阳三城将会遭遇重大变故,比如说迎来强敌,爆发恶战之类的。

李宝臣想送马璘去当替死鬼!

要么,则是李宝臣要谋取蒲州,需要把马璘的部曲调离关中。

二者里面总有一个是真的,甚至两个都有可能是真的。

换言之,在李宝臣看来,关中人只要知道他能打就行了。最好马璘是个草包,什么也不会,这是最好的。

否则,李宝臣能干的事情,马璘若是也能干。那关中天龙人,为什么要指望宝臣大帅的保护呢?

想明白这些细节,马璘后背瞬间湿透了,全是冷汗!

这份调令,只怕是……不怀好意啊!

马璘心中阴搓搓的想道。

然而拒绝也不好拒绝,因为李史鱼在华阴,管着粮仓,负责调拨粮秣。一旦马璘不听军令,马上断粮,然后以宰相的名义罢免马璘的官职。

那时候,要不就鱼死网破,要不就认栽,马璘可以选的路子也不多。

这支军队,是“朝廷”的军队,而非是他的私军。真要闹起来,马璘不占理。

“孙将军,你有何良策?”

马璘面带愁容问道。

“马将军修书一封,就说黄河浪急,时不时还能见到浮冰,乘船有些危险,走水路实非良策。

不如走轵关,陆路安全。

大帅既然已经平定洛阳,末将晚几天也不打紧。”

孙志直嘿嘿冷笑了一声,接着说道:“倘若李宝臣杳无音信还好说,他若是再写信或下令催促,则必定有诈!马将军东行走慢点,少带点人。末将以为,李宝臣就是想控制蒲州!”

潼关已经在李宝臣的控制之中,若是蒲州也被控制,则关中通往东面的入口已经被堵死。

李宝臣是想做什么?

马璘不寒而栗。

之前长安出的那些事情,还没过去多久呢!

他也不是想为某些人豁出性命,只是,李宝臣如果要做什么,马璘被殃及池鱼是难免的。

他如何能当做没看见?

“如此,会不会不太好?”

马璘有些不确定的询问道,老实说,这些都是他和孙志直的推断而已,而李宝臣只不过是“正常”的下达军令而已。

如果一切都只是他们两个的猜测,事后也会授人以柄,搞不好还会掉脑袋!

这件事不好办了。

“这样吧,你带五千兵马,走轵关。

马某带五千人留守蒲州。

看看李宝臣到底搞什么鬼。”

马璘点点头说道。

孙志直无奈,这种搞法两头不靠,无论如何都会吃瘪,又是何苦呢?

李宝臣摆明了是想血洗长安啊,要不然不可能把马璘支出关中。

但他不是主将,说了也不算,只能长叹一声。

很快,孙志直便领兵五千,前往轵关。他打算等到轵关后,再视情况,决定要不要跟河阳三城的守军换防。

而马璘则是跟李宝臣写了封信,水路送到洛阳,信中把他与孙志直商议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全都说了一遍。

总之就是:我已经派副将,带了一部分兵马过来,算是执行了军令。但蒲州十分重要,不如等你派兵来蒲州后,我再出发。要不然蒲州丢失的责任,我马某人担当不起。

北中城城头,李惟岳看着父亲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