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拨乱反正(3 / 4)

过陶惜递来的诏书,然后再递给傅南竹,说道:“此诏书是真是假,傅郎将应能看得明白,多的我就不说了,如何选择看你自己。”

在傅南竹捧着诏书的时候,陈重锦又说道:“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我都尊重,咱们都是为大隋着想,纵然最后只能兵戎相见,各自心中无愧就好。”

这一下可谓戳中了傅南竹的心。

陈重锦的‘真情流露’,深深感染到了傅南竹。

他摊开了诏书。

字迹的确是陈景淮的,玺印也没什么问题。

诏书里很明确说了罢黜陈符荼的太子之位,另立四皇子陈重锦为储君。

诏书是真的有,但眼前的诏书是伪造的,陈重锦为此花了很多心思,假的就是假的,总能找出破绽,可一时之间,他有自信,绝不会有人能直接看出破绽。

傅南竹是骁菓军的右郎将,是统领以下地位最高的,而骁菓军的统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傅南竹的职位自然就很高,诏书这种东西他很熟悉。

可正是因为很熟悉,且此刻的心思有些恍惚,他怎么看怎么像真的。

字字句句都没问题,玺印也没问题,怎能有假?

如此一来,就不只是宁十四的问题了。

他效忠的是大隋,其次才是大隋的皇帝。

或者说,整个骁菓军皆是这样。

因为这是隋高祖皇帝定的规矩。

骁菓军的力量必须以大隋为重,若是皇帝损害了大隋的利益,骁菓军就得自行决定如何拨乱反正,骁菓军是隋高祖皇帝一手成立的,拥有的特权是很夸张的。

只是在隋太宗的期间,骁菓军的权柄就被削弱了,最早的那一批人要么战死,要么老死,随着新旧更迭,以大隋为重的宗旨自然跟着减弱。

无论是隋太宗还是隋新帝又或是陈景淮,都想完全掌控骁菓军。

所以最初的规矩就渐渐成了一纸文字摆在军部的角落。

但每一个入得骁菓军的人还是会宣誓这句话。

哪怕它没有了实际的意义。

可为此真的记在心里的也不是没有。

或者说,他们内心里更敬重隋高祖皇帝。

亦能明白隋高祖皇帝立此规矩的原因。

别管他们是否一心为隋,还是纯粹很想施展在特定时候的无上权利,傅南竹此时此刻就不免有了遵循这个规矩的想法。

而他有了这个想法,就几乎是认定了陈符荼没有登基称帝的资格。

但想归想,傅南竹也没有立即执行的意思。

他把诏书还给了陈重锦,说道:“若储君出了问题,骁菓军确有拨乱反正的权利,可我目前能做的仍是需再证实,而无谓的牺牲的确可以避免。”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重锦的心头一喜,却又不免感叹箕尾坡的能力。

但就像傅南竹一开始会怀疑陈景淮,无论张首辅还是看着不起眼的宁十四被杀,其实明眼人都能串联起来。

可在隔了一段时间,尤其在此时节,箕尾坡的人居然还能往来神都,调查出这些事,那就的确很有手段,毕竟现在的神都肯定防守十分严密。

随着一路上攻城略地,箕尾坡的人展现出各种手段,陈重锦又怎能不想到渐离者,但不管是箕尾坡还是渐离者,他们掌握情报的能力都确实不凡。

是他以前小觑了渐离者。

但眼前还摆着另一个问题。

傅南竹的骁菓军纵然可以休战,忘忧城的人却不愿退,而且陇骑兵也不在傅南竹的管辖下,只是这个问题不需要陈重锦去考虑。

他趁着傅南竹劝两边暂时休战的时候,就派人去通知后续的兵马,哪怕绕远,也以最快速度直奔神都,甚至让箕尾坡的人先行一步。

而面对后方的陇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