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军。
而一旦汉军骑兵体力耗尽、被鲜卑骑兵打败,剩下的汉军步军也就没有什么威胁了。
两条腿再怎么也跑不过四条腿,届时就算是撤退,汉军步军也无法追击。
一定要说的话,这种想法也没错,汉军在马上的持久力和马术平均一下确实不如鲜卑人,人毕竟是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
所以檀石槐没有宣布直接进攻,而是下令让鲜卑大军缓缓向后退,准备吸引汉军骑兵来攻,然后他们一边兜圈子一边使用骑射技能和汉军战斗,消耗他们的体力。
至于汉军步军,暂且不去管他们,反正他们在野战战场上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袁树登上了一座小山丘远观鲜卑军阵,观察到了这一点,稍作思考之后便得出结论,这是鲜卑人希望他主动发起进攻。
“彼等退却,军容不乱,旗帜不乱,可见并未败退,而是吸引我军前往攻击,我军有步军,一旦骑兵被缠住,步军则陷于孤立之中,两军不能互相支援,首尾不能相顾,乃兵家之大忌。”
于是袁树下令,既然鲜卑军队不主动发起进攻,那汉军也不主动进攻,而是变阵。
他喊来了荀攸为首的军事参谋团队,面授指令,让他们前往前军各将领处传令、协助指挥,自己则下令传令兵敲响战鼓、变更旗号,以此传达自己变阵的命令。
步军大阵展开,分作四个军阵,骑兵也分作四个部分,进入步军大阵之中,由步军大阵裹挟着骑兵大阵,遵循旗号与号角声,缓缓向前,不得出战。
天雄军受到长期严格训练的好处就在此时体现出来了。
如果只是乌合之众,在战场上变阵大概率是找死,基本上是无法成功变阵的。
而天雄军不同,严格训练的情况下,天雄军从上到下都把军旗号令和号角传令的意义记得滚瓜烂熟,一切井井有条,高效且迅速,几乎达到了这个时代的极致。
檀石槐正领兵徐徐后退,但是过了好一阵也没有得到汉军发起进攻的消息,反而得到了汉军变阵、骑兵进入步兵大阵的消息,顿时感到疑惑不解。
这是什么操作?
因为担忧,檀石槐并未立刻下达进攻指令,而是自己向前,登高望远观察汉军军阵,发现汉军的确是在变阵,而是速度很快,步军在外,骑兵在内,然后缓缓向前。
檀石槐看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汉军统帅估计是了解了他的想法,所以才来了一出攻守兼备的戏码,步军不离开骑兵,骑兵不离开步兵,双方联合在一起,就是不给你空子钻。
袁树,果然有点儿意思啊。
檀石槐谨慎思考了一阵之后,发现自己好像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可以用。
现在他只有少数几种选择。
一是撤退返回强阴县那边汇合留守部队,等待汉军过来,集中主力对抗。
但好像没什么意义,他就是为了发起进攻而南下的,要是后退,那当初就不该出发。
第二,那就是主动发起进攻。
但是看着汉军的步军军阵和躲在里面的骑兵,这大概率是一场硬仗,很难发挥出鲜卑骑兵的机动优势。
三就是佯装绕开战场,向其他地方挺进,以此逼迫汉军骑兵必须追击,然后再用经典骑射战术来兜圈子、耗尽他们的体力。
但是如果汉军不跟,反而径直朝着强阴县所在的位置去把自己留在那儿的围城部队全给歼灭了怎么办?
他随军携带的粮秣不会很多,虽然之前攻破了两个并州农庄、获得了一些斩获,但也消耗了不少时间,要是在攻击农庄夺取粮食的时候,汉军骑兵又追杀过来,这对他来说也不是好事啊。
说白了,他就不是来打持久战的,他就是来打歼灭战的,现在汉军主力就在这里,难道要因为人多就不去干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