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瘟疫,瘟疫的世界(2 / 4)

离寒思记 寒妄离 2772 字 20天前

门闭得紧实,门环上的铜绿又厚了些,像结了层冻。

有个穿补丁短打的汉子正蹲在门槛上叹气,怀里抱着个小脸通红的娃娃,见了苏大娘,苦笑着点头:“苏嫂子也来啦?我家娃烧了两天,别的药馆一剂药要半两银子,抵得上半月口粮,哪敢进啊。”

苏大娘摸了摸阿树的额头,还好,没烧起来。

她望着那扇门,忽然想起去年冬天,阿树咳得喘不过气,她揣着仅有的三个铜板跑来找白仁生,白先生没说啥,抓了药,还塞给她半袋糙米,说“娃得先吃饱”。那时药馆的炉上总炖着药,暖烘烘的气裹着甘草香,比家里漏风的炕头热乎多了。

“不能再等了。”苏大娘忽然站直了身子,声音压得低,却透着股执拗,“白先生不是狠心人,定是上次被抢怕了。咱找些信得过的街坊,一起去夜王府求他——他既和夜王有交情,说不定肯听咱一句。”

那汉子愣了愣,怀里的娃娃又咳了一声,他咬了咬牙:“成!苏嫂子你牵头,我去叫东头的李大叔,他上次欠白先生的药钱还没还,心里一直记着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苏大娘牵着阿树,先往隔壁张婶家去。张婶家的窗户纸破了个洞,用旧布糊着,风一吹“哗啦”响。

她推开门时,张婶正给小女儿缝棉袄,线是拆了旧衣裳捻的,针脚歪歪扭扭。“张婶,”苏大娘蹲在炕边,看着那女孩冻得发紫的脚——连双袜子都没有,“咱去夜王府求白先生开馆吧,你家丫头的冻疮,只有白先生的药能去根。”

张婶的针顿了顿,线缠在了指头上,她叹了口气:“咋不想去?可夜王府那朱门高墙,咱这穿破衣的,能挨近吗?前儿我去西街药馆,掌柜的见我掏不出银子,连门槛都不让我踏。”她说着,摸了摸女儿的头,那孩子怯生生地往她怀里钻,小手攥着她的衣角,布料磨得发亮。

“去了总比等着强。”苏大娘把阿树往身边拉了拉,阿树的棉袄后背也打了块补丁,是用她出嫁时的旧袄改的,“白先生不是那样的人,他连讨饭的都肯给药。咱多找几个人,人多了,说不定夜王爷能听见。”

张婶点了点头,把棉袄往怀里一塞:“成,我去叫对门的王婆子,她孙子上次魔化,是白先生先稳住的病情,不然早没了。”

挨家挨户走下来,竟凑了十几个人。有扛着锄头的庄稼汉,裤脚沾着泥;有提着篮子的妇人,篮子里是刚挖的野菜;还有个瞎眼的老汉,拄着根木棍,是去年白仁生免费给治好了眼疾,如今听说要去求开馆,执意要跟着来。

一行人走在大街上,与周围的热闹格格不入——味一品包子铺的香气飘过来,孩子们都忍不住咽口水,却没人停下;绸缎庄的料子在风里晃,妇人们扫了一眼,就赶紧低下头,怕那艳色晃了眼,更衬得自己身上的破衣寒酸。

夜王府的朱门像块烧红的铁,在日头下泛着冷光——门旁的石狮子鬃毛雕刻得根根分明,爪子下踩着的绣球嵌着细碎的琉璃,阳光照上去,晃得人眼晕。

苏大娘牵着阿树,站在石阶下,才发现这石阶竟比她还高,每一级都磨得光滑,是常年被锦衣绣鞋踏出来的亮。

“咚咚咚!”穿补丁短打的汉子攥着拳头砸门,指关节撞在铜环上,发出沉闷的响,震得他虎口发麻。

门内很快传来脚步声,一个穿青绸褂子的家丁探出头,眉头拧成疙瘩,看见阶下的一群人,鼻子里“哼”了一声:“哪来的叫花子?夜王府也是你们能敲的?”

苏大娘赶紧往前凑了半步,阿树的棉袄蹭到她的破衣,风灌进两人之间的缝隙,阿树又咳了起来。

“官爷,”她的声音带着颤,从怀里掏出个皱巴巴的布包,里面是仅有的两个铜板,“我们找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