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东南亚的各民族的前世今生(二)(2 / 3)

亚历山大四世 季敏杰 3362 字 1个月前

语系包括孟高棉语族、越芒语族、蒙达语族、尼科巴语族,后世使用人口约9500万人,约占亚洲总人口的2.48%。分布于从云南广西一直到马来西亚半岛的马六甲海峡,涵盖中南半岛的多地。往西一直到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南山区阿萨姆邦以及安得拉与奥里萨邦交界的地区。中国境内的南亚语系语言涉及孟高棉语族和越芒语族,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两地。

孟—高棉语族是南亚语系内最大的语族,主要包括孟语、高棉语、卡西语、佤语、布朗语、德昂语等;越芒语族则包括越南语、芒语等;蒙达语族零星分布于印度北部地区,包括蒙达语、科尔库语等近20种语言;尼科巴语族分布于尼科巴群岛和苏门答腊西南部,属于南亚语系中分布最南的语言。

南亚语系中只有越南语和高棉语后来分别成为了越南和柬埔寨的官话,其他都是少数民族语言。卡西语仅在印度的梅加拉亚邦作为官话,而霍语、蒙达利语仅在印度的贾坎德邦作为官话。南亚语系的主要特点是辅音系统全面,清音、浊音和塞音区别明显。

继续阅读

孟族是最先从中国内地进入缅甸境内的孟高棉语族中的主要民族,来源于中国南方的百濮人。百濮是一个古老的族群,部落众多,不是一个民族。在商朝时期,百濮曾经向商王朝进贡象牙、犀牛角和玳瑁等珍贵礼品。进入缅甸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和1500年之间,即中国的夏商时期。周朝时期楚国兴起,四处扩张,占据了百濮族群的土地,百濮人加大了南迁的力度,留下的百濮人在楚国的打击之下很快融入到其他民族或形成新的民族。百濮这一族群渐渐消失在历史之中,后来的孟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民族为古百濮人的后裔。

孟族人进入缅甸境内后,最后定居在下缅甸的东南部一带。在公元前后就在缅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居住,至10世纪,发展成的国家主要有郎迦戍(今缅甸最南部的丹那沙林)、土瓦(今缅甸南部土瓦)、直通(今萨尔温江入海口的马达班)、勃固(今缅甸勃固)和勃生(今缅甸南部勃生)等。

孟人属于缅甸的8大民族支系之一,后世主要分布在缅甸的孟邦、克伦邦,以及泰国中部的曼谷市、大城府、北碧府等地。缅甸境内的孟族人口约100万,泰国孟人约10万左右。

孟人是传统的农耕民族,其水稻种植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主要靠河水或降雨来浇灌稻田,很少建造大型的灌溉工程。除了水稻,孟人还种植橡胶,缅甸孟邦是缅甸的重要橡胶生产基地。孟人以竹木为主要材料建盖住房,住房一般为吊脚楼。

孟族人信仰佛教,早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孟族就使用波罗婆字母刻碑铭。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孟族吸收了属于梵文的南印度文字创造了孟文,而缅族又在孟文字母基础上创造了缅文。

孟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的民族,孟族文化对缅族和掸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缅族文化就是在吸收孟族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孟族文化是缅族文化的两大基础之一,还有就是骠族文化。

孟族的建筑、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对缅族的影响很大。目前,孟族居住区内仍然使用孟族本民族语言和文字,仍然保留着孟族本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但是由于孟族王朝多次被缅族所灭,因此居住在平原和城市的孟族大多被缅族同化,其风俗习惯已与缅族基本上没有差异。

孟族人的祖先是从事农耕的民族。他们进入缅甸以后也将种植水稻和灌溉技术带到了缅甸境内。孟族人不仅善于种植水稻,还擅长果园的园艺。制盐、捕鱼和手工业也很发达。在平原的孟族居住地区,水利条件好,适合种植水稻。主要农作物有稻谷、花生、豆类、橡胶、甘蔗、芝麻、黄麻、烟草等。

孟人来源于先秦时期活动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百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