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情种(1 / 2)

“做豆腐?”来和秦小妹“汇报”昨日新鲜事的王大娘一脸错愕,手里的瓜子喂到嘴边又拿远了些,不确定道:“城里人大荤都吃够了?这么喜欢吃豆腐啊?”

在今时今日仍下力挣吃的乡下社员眼中,寡淡的豆腐想要出彩必须得要加大荤一起炖,或是鸡鱼或是酸菜猪肉,总之是个配菜,可有可无,哪里就能那么卖座。

大溪沟村的豆腐做的再好那也是豆腐,下多少功夫都比不上肉滋味,费那劲儿干啥?

其实钱老太也和王大娘一个想法,不过她是个心细的老人,察觉到孙女说起豆腐时眼睛亮晶晶的,到底没舍得泼凉水。

再说人老了,口淡,她还挺喜欢吃豆腐的,做豆腐很有些心得,要办家庭作坊难不倒她。

卖不出去大不了做成毛豆腐或腐乳长期保存,也不会浪费。

心里这样想着,钱老太决心力挺孩子“创业”,当即帮腔道:“大宝娘这就不懂了吧?俺老太婆都知道豆腐有营养,城里的工人同志们能不晓得?要说还是人家会吃,大鱼大肉多俗?就得吃豆腐才养人呢。”

“要不夸人皮肤好能说像豆腐一样白嫩?这都有说法儿~”钱大娘也支持闺女,她听秦小妹说的像模像样,很是心动。

和家中的其他成员不同,钱大娘管着钱票和日常的支出收入,难免想的要多一些。

尤其小妹今年已经二十,小树也是个大小伙子了,不抓紧搞钱预备着,好姑娘和好小伙儿可不等她这老母亲慢慢攒嫁妆彩礼。

还是钱不够啊~

光靠家里的几亩地,吃饱肯定不成问题,可要追求点儿别的却捉襟见肘。

其实钱大娘也和这村里大多数的主妇一样,本能的抗拒着生活陡然的变动和新鲜的事物,实在是逼得没法儿了,她才不得不动脑筋尽力去理解闺女说的话。

一开始是不大懂的,可越听越觉得有道理,能干!

主要也是对自家的手艺有信心。

大溪沟村水好,从原料开始精挑细选,高标准严要求,不怕好东西不能打动城里人的胃口。

这时候的人是真淳朴,对名声极看重,说到做生意挣钱儿,第一想到的不是利润多少、如何以次充好、偷奸耍滑。

而是怎样才能打动顾客,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的完美,做长久生意,惠及子孙后代。

家里的贤内助都说能干了,钱木匠和老钱头更没有意见,父子俩商量着用哪块木头做豆腐模具好,说着就要忙活起来。

见这阵仗,始终插不进话的王大娘急了,她也会做豆腐啊!

将手里的瓜子塞进秦小妹兜里,王大娘急着推销自己,“见者有份!见者有份啊!不就是做豆腐?我做的才好呢!上我娘家大队去打听打听,我还没磨盘高就会磨豆,谁不知道我的手艺~”

就是现在大溪沟村的社员也还没实现吃肉自由呢,更别提更久远的年代,更贫苦的村子了。

往前十年,豆腐可是实实在在难得的营养品,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简单制作,只是品相参差不齐,主打一个实在,能吃就行。

如果真能拿下国钢厂的单子,秦小妹一家可吃不下来,王大娘愿意跟着一起干也好。

秦小妹迈出这一步的本意除了发家致富,便是帮助队长解决村里现有的难题,给大家都分配上工作,共同发展。

上辈子没参与进大溪沟村村厂的建设中,想来应该也和现在一样,是从家庭作坊开始,一步步扩大规模,逐渐正规化的吧。

这么一想,走这一步应该没错。

答应会带着老王家一起干后,王大娘立马喜笑颜开,两步窜进钱家的晾房里扒拉板材,生怕晚了好材料就被人挑走了。

谁会嫌钱多呢?大宝在公社读书,当爹娘的别的帮不上,至少不能让他为生计发愁。